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又号“海上贱儒”、“海上孤生”,别号“紫云黄檗山人”,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港头镇后叶村)人。  相似文献   
2.
福清人林古度是明末清初一位人品、文品皆高的"遗民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版刻家。据史书记载,林古度"入清不仕,身佩万历钱一枚,以示不忘故国,穷困潦倒,死后无资营葬"。他即便一生清贫,却矢志著书、版刻、印书,在保存中华典籍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林希与苏轼     
林希(1035—1101年),字子中,号醒老,谥文节,福建福清人。北宋新党中坚人物。曾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章悖为相后,迁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曾被贬亳州、杭州、太原等地任知州。苏轼(1031—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旧党代表人物。曾任祠部员外郎,  相似文献   
4.
历史悠久的玉融大地,有诸多胜迹闻名遐迩,特别是那些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古塔,犹如熠熠闪烁的艺术珍品点缀在秀山丽水之中。据《福清县志》记载,清代以前,福清共有古塔6座,为水南塔、瑞云塔、瑞峰塔、天峰塔、迎潮塔、鲤尾塔。《福清县志》没有记载的还有近10座,其数量位居八闽之冠。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塔有的破坏严重,有的不复存世。  相似文献   
5.
从东盟的立场看,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盟和中国首脑会议是东盟与中国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在会议上达成的协议建立了一个东盟对外关系的新标准,这一标准是东盟一些伙伴国[1]可以效仿的.本文纪录了这些成就,并把这些成就与正在发展的东盟与中国睦邻互信的伙伴关系联系起来.本文也为深入讨论东盟与中国合作的前景提供背景资料,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万石山位于福清市东瀚镇南端,又叫“磐石山”,跨陈庄、海亮、佳乐、西安4个村。因山体岩石裸露、万石列陈而得名,是福建山海兼备的风景区。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东游漫记》称:“万石山之奇,为洞为岩为堂为奥为窍为突为穴为窟,焕若神明,俨若幻化者,在在皆是,不可胜穷。”该山原来没有总的名称,后来欧应昌写了《万石山志》,才定名为“万石山”。  相似文献   
7.
坊,即牌坊、牌楼,主要位于宫殿、庙宇、陵墓和主街道的起点、终点或交叉点等处,形似门洞,上刻文字或图案,是封建时代用以夸耀科第寿考和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礼教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多以石制建筑为主。建造牌坊是为了旌表儒教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功成名就之士以及贞烈妇女,  相似文献   
8.
台湾、澎湖自古就是国的领土,但屡遭外人侵略。福清港头后叶村人,明内阁首辅大臣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自号“海国孤生”、“海上贱儒”)虽长期在朝为官。但始终关注海洋社会,尤其关注台湾、澎湖的安危。他力主捍卫台湾、澎湖。为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福清建筑业历史可上溯秦汉时期。从东张古人类遗址上层出土的陶器、青铜器残片和住宅基地可以看出,当时福清土木建筑业比较发达。福清古民居现存数量之多,保存各种艺术品之丰富,充分反映出福清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水准。  相似文献   
10.
林杨(1345—1419年),字仪中,出生于海坛镇山门村(今平潭县流水镇山门前村)“凤磨里”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移居福清海口镇务厚村。他目睹移民背井离乡之惨状,以布衣之名慷慨陈词写成《奏蠲虚税疏》,冒死进京上呈皇帝。入狱十八载,历经三位皇帝,终使朝廷免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