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柴婷婷 《学理论》2008,(10):74-76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我们说马克思哲学不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是说马克思不关心“人”,马克思同样以人为核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的评价尺度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它是以生存为评价尺度的历史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微信、微博等微平台的迅速普及,为人们开辟了学习和参悟马克思主义的新渠道,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众范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践主体,活化了理论传播的内容体系。但微平台的负面影响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面临多种问题。为此,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微文化"的契合,提升马克思主义对网络文化的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融入大众"微生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基本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生产过剩的时代,这必然引起大量的挥霍性消费随之而来。为此,本来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消费就成为了一种违背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消费,最终也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因而,再次审视现代社会消费观的理论基础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柴婷婷 《学理论》2008,(8):62-64
人是什么,是近代哲学一直追问的问题。而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研究中,弗洛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他自称自己的人性论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使人学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际上,他仍把人的本性看成是天生固有的东西,把人的社会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从而在根本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上,远未迄及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高度。马克思的人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实现了由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5.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