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需要关注并严肃回答以下三项实践创新课题:一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逻辑,二是平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性与学术性,三是如何应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只有深入地研究这三项课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能被打造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明确高校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加强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高校核心价值生成逻辑的前提下,认为高校核心价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是流和源的关系,高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应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才能成功构建,而构建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关键环节则是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的文化育培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西方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开始出现。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以汉娜·阿伦特的"对无思之恶的宽容"、雅克·德里达的"宽恕一切不可宽恕的人"以及尚塔尔·墨菲的"将敌人转化为对手"为三项代表性理论。三项代表性理论在如何消除"恶"之根源方面,存在着几乎相同的理论误区,我们在借鉴国外的政治宽容思想来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体系时必须避免进入这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埃伦·伍德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类型的殖民主义的经济与军事扩张都是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基础,当代以资本剥夺逻辑为信仰的新帝国主义仍然延续着这种丛林法则。当代新帝国主义的丛林法则呈现出貌似正义实则侵略的悖论特征。伍德关于新帝国主义新丛林法则悖论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对外经济与军事扩展的霸权主义本质,也警示我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守和平崛起的中国立场,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国内葛兰西哲学研究,至今已历经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都因当时中国的学术环境和政治环境而各不相同。国内葛兰西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化和研究主题的切换,是中国哲学界面对世界范围的葛兰西研究热潮,结合中国当代哲学和政治环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政治宽容理论谱系中,尚塔尔·墨菲宽容哲学是一项稀缺性的理论资源.她通过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政权解体后出现的国际政治经济冲突事件的审视,将当代国际社会体系和结构中存在的国家、社会、民族、种族等不同领域冲突问题,置放在后现代哲学对现代性哲学挑战的大背景下,把“竞争性的政治宽容”指认为现代社会多元竞争这一基本事实的必然理论诉求.尚塔尔·墨菲的宽容哲学超越了自由主义传统话语下的“超越对抗”的宽容模式,以竞争和认同为核心,在肯定冲突、对抗、差异等事物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提出“把要予以消灭的敌人转换为值得尊敬的对手,将对抗转化为竞争”的政治宽容模式,这为破解当代国际社会的多项冲突危局提供了一项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流派面对后现代主义政治的挑战,提出了形态各异的民主应对策略。哈贝马斯的审议民主试图构建一种旨在促进理性共识的协商民主机制,吉登斯提出了旨在促进家庭、社会、以及全球秩序和谐的对话民主理论,而墨菲则提出以崇尚竞争政治为主题的竞争民主思想。上述民主理论都蕴藏着在稳定机制下对于世界民主政治的深度哲学思考,但因为其理论与现实政治实践的脱节,最终都沦陷为乌托邦的民主幻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