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一个东北军的战将,充满着对中华的深厚感情,因此而得罪了蒋介石,也因此而投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解放事业。然而,又因为仗义执言而与彭德怀一起受到不公正对待,同时在那一场十年浩劫中吃尽了苦头……  相似文献   
2.
武际良 《友声》2006,(2):36-40
2005年7月19日,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美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反法西斯的坚强战士,杰出的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05—1972)诞生一百周年。1928年,年轻的斯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揣着从纽约股票交易中得来的800美金,挎着一架旧柯达照相机,在开往远东的“拉德纳”号轮船上当一名临时水手,横渡太平洋,寻找“东方魅力”。他原打算只在中国逗留6个星期,然后周游世界,进行写作。然而,当他踏上神州大地之后,他被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震慑了。他留在中国住了13年,并一生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他身经百战,浑身是伤,体内的弹片在他去世后 火化时烧结成了金属球。当年日军曾咬牙切齿多 次宣传他“已被击毙”; 进军东北的苏军元帅看了他满身战伤连声赞叹;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司令为他深感头痛;基辛格当面向他致敬……这些只是他传奇一生中的一小段记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名字写在这封信上是意味深长的”20世纪30年代初,24岁的海伦·福斯特·斯诺怀着要当一个作家的梦想,周游世界,横渡太平洋来到中国。在上海,她同另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伉俪。1937年,海伦奔赴延安访问了近四个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还见到了斯诺1936年在保安访问时未见到的第二、四方面军的许多红军将领,写出了《续西行漫记》和《中国共产党人》等书,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革命和红军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黄草岭又称“德洞关”,位于长白山脉南麓的长津湖地区,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  相似文献   
6.
武际良 《友声》2006,(3):33-35
1971年,斯诺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家中自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尽管中美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矛盾不断,但是,由斯诺和其他美国友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创的中美人民友好事业蓬勃发展。中美两国的普通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广泛、频繁、深入。美国人民建立的全国性的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在许多州、市都发展了分支机构。该会创始人之一韩丁担任了美中友协第一任主席。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读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受到影响,于1945年来到中国,担任美国战情新闻处分析员在重庆工作。国共重庆谈判期间,韩丁结识了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