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济建设夯实怒江"二次跨越"。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结合怒江实际,进一步明晰发展路径,在云南率先探索和提出了实施跨越发展的理念--"二次跨越",确定了打好破解基础"瓶颈"、支柱产业建设、"桥头堡"建设、解决深度贫困群众发展问题、改善民生、生态建设"六个攻坚战"的工作举措,提出打造三基地(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基地)、一品牌(怒江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战略目标。我们针对怒江沿边的区位特点,把"桥头堡"建  相似文献   
2.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发育程度、特殊的民族构成,促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为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省情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实现怒江"二次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村改革仍然是继续推进怒江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发展是怒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时间的脚步踏进2006年,我们国家又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新的"十一五"规划等待我们去描绘。保山市生物、水电、矿藏、旅游等资源非常丰富,农业基础好,耕作在全省得天独厚。经过近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保山经济逐步走出了低迷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社会发育程度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少数民族大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经过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边疆民主改革,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通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怒江州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共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及时作出了推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二次跨越”的战略决策:努力把怒江建设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更加富裕的边疆民族自治州,建设成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更加优美的边疆民族自治州,建设成政治清明、民族团结、社会更加和谐的边疆民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6.
<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州内98%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全州4个县均为国家重点扶贫县。立足于这一实际,州委、州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推动怒江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边境,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但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是集云南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省情为一体的典型代表,也是云南省扶贫攻坚的“上甘岭”。“水富矿强景色美”是怒江的资源优势,“民穷州弱底子薄”是怒江的发展现状,“端着金碗讨饭吃”是怒江的客观写照,资源优势与发展滞后的极大反差形成了怒江特殊的发展问题。造成怒江贫困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8.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是党中央充分把握云南的沿边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云南发展的重大“破题”,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怒江要充分利用片马口岸这一平台,扎实推进五大工程,做好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10.
双向建构: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思考段跃庆经济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内在联系。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必然震荡着某一特定的文化体系,并要求它做出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