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众所周知,东南亚华人社会变迁是一个全面、持久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亦是中华文化扎根海外、创建本土特色文化体系的漫长经历。在互动视野的观照下,东南亚华人社会不断建构自身的主体性文化,发展出不同的文化形态与知识体系,显示出中华文化内在机理的创新与适应能力。东南亚华人历史知识体系正是在知识形态与社会政治变迁持续互动的历史场景中形成和衍变。然而,知识体系的生产并不仅仅仰赖于外部宏观历史条件之催化,知识体系的考古学分  相似文献   
2.
汤锋旺 《理论月刊》2013,(2):92-96,131
随着华人移民不断迁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与当地民族的社会经济交往不断扩大。然而白澳政策的确立使得华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进程受阻,华人与当地民族在各方面产生碰撞与冲突,冲突与融合并存成为此时澳大利亚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民族交往当中冲突与融合并存的历史经验成为了澳洲华人整合华人社会以适应澳洲主流社会的资源,被动调适抑或主动融合则皆是澳洲华人社会融入本地社会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现阶段则是如何在中国崛起的时空背景下发挥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要贯彻该理念则须首先厘清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之间的关联。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缺少对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内在逻辑的分析。据此,本文从概念、方法及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的合理性及其隐藏的误区,从而为我国外交及侨务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了一股办学热潮。会馆成了各帮创办华校的主导力量。要了解华人社会是如何在会馆主导下创办新式教育,必须对会馆学校进行研究。鉴于此,笔者以新加坡较早成立的几所新式华校为研究重点,并结合相关的特刊、账本、会议记录等历史文献,具体讨论了新加坡移民时代"会馆办学"是华人社会举各帮之力并使之制度化的一种创建教育机制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区是观察"新国家"的人类学"实验室",而作为新兴国家的新加坡尤其具有显著的研究意义。李光耀辞世预示着新加坡一个时代的终结,对新加坡国家发展而言更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李光耀葬礼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和社会通过口述历史或文本制作等方式来叙述李光耀,辅之以各方行为者全面参与的幕后实践,在跨域空间和国家仪式舞台前狂欢式地展演新加坡。最终,李光耀成为新加坡国家的符号象征,从而凸显了新加坡国家建构的"剧场政治"。来自李光耀葬礼的"地方性知识",对于思考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的国家建构路径以及进一步了解"剧场国家"的内涵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市是阿根廷华人主要从事的行业,华人超市在阿根廷零售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华人超市众多,但并不是无序的发展。华人通过成立超市公会对行业内部进行整合,并以超市公会作为同外部沟通、协调的媒介,为超市行业的发展积极谋划。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月刊作为记录华人超市发展的文本,它见证了华人超市在阿根廷发展的困境,也显示了华人应对各种掣肘因素的果敢智慧。通过该月刊的文献分析将有助于研究阿根廷华人超市行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