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感的主体,从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以及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到历史的序列中,见出他对前人的扬弃,自身的成就与局限,以及对后人的启示,体现出康德的崇高理论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李一氓(1903-1990),四川省彭州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近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李一氓是中共党史上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上海求学期间就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并于党成立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李一氓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和书法家,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将江南八省的红军游  相似文献   
3.
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层思考:明了死是一个无需寻求而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应珍视生之"过程".从个人的苦难中审视并发现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与生俱存的永恒困境,并试图指出人类走出困境的求赎之路--从绝对独立自由的精神上实现超越,由敬畏生命而谱写出一曲人类不屈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4.
正廖承志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国民党元老之家,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廖承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历经苦难无数,多次身陷囹圄。在那些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廖承志始终坚定革命意志不改,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乐观之心。在国外两次坐牢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是国民党元老,在国民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廖承志虽生于优越家庭,却对国民党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廖承志在年轻时代就选择了共产党。革命是危险的,廖承志自从选择共产  相似文献   
5.
王樟松  汪文忠 《各界》2014,(11):24-26
上海保卫战,即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抗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我军总伤亡人数达30余万人,上海保卫战中有许许多多誓死卫国的英雄,王樟松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6.
汪文忠 《世纪风采》2014,(11):25-26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抗战以后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此时的关中分区地理位置特殊,北与陕甘宁边区相连,东、西、南三面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使得这里成为守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南大门。为了指导关中分区军民建设边区和进行反封锁、反摩擦斗争,时任分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关中分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