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国,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升任国子助教。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已经成为公认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典籍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三国演义》的思想内涵,存在不少争议。一些人把《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归结为谋略,这是片面的。《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对政治人物的评判选择;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智慧的多彩展现;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与其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不如说它是一部智慧之书。《三国演义》展现的中华智慧,大致可以分解为政治智慧、军事智慧、科技智慧、人生智慧。其政治智慧突出表现为六点:善于把握天下大势,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善于协调君臣同僚,和衷共济;善于治理,造福一方;善处得失,知所进退;善于识才,后继有人;高风亮节,遗爱千秋。《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智慧,犹如一座宝库,值得人们进一步发掘,为后人提供深刻的借鉴和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巴蜀文学作家中,苏辙是性格最丰富,也最为多才多艺的一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队。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王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便阮成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会称“三袁”,等等。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在…  相似文献   
4.
沈伯俊 《法制博览》2009,(17):53-53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所写的“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它说的是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之后,保着甘、麋二夫人,往河北(黄河以北)投奔刘备,先后经过五个关隘;因未向曹操讨取通关证,沿途受到阻挠,不得已斩了六员曹将。这所向披靡的战绩,成为关羽赫赫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不仅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主角,塑造了刘关张、赵云等典型形象,而且以生动传神的文笔,描写了许多益州人士.刘备集团大体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刘备进入益州之前的旧部,另一部分则是刘备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和占领益州之后逐步吸收的蜀中人士.前者是刘备东征西讨二十几年才积聚起来的一点本钱,自然是蜀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后者虽然归附刘备较晚,但在帮助刘备夺取和治理益州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起汉末三国时期的美女,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东二乔”了。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也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7.
天府巴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数千年来,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学。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家。其中最早的一位,便是汉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西汉蜀郡成都(四川成都)人,字长卿。地小名犬子,由于仰慕战国时期以完壁归赵、将相和衷而大名鼎鼎的两相如,因而改名相如。然而,他所生活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正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日益巩固和发展的时代,战国时群雄割据的现象已经逝去,两相如折冲尊组的业绩也难以重演。所以,历史使司马相如把聪明才智转向了文学。在一些…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百花开放、万紫千红的唐诗艺术世界里,大家、名家迭出的盛唐时期乃是最为光辉灿烂的黄金时朝。而盛唐诗风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变革。这一变革的杰出先驱,使是蜀中诗人陈子昂。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梓川射洪(今四川射供)人。地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庶族地主家庭,年轻时豪爽浪漫慷慨往侠,十八岁才立志间学。于是闭门谢客,博览群书,短短几年便学识大进,在诗文创作中切显才华。文明元年(684)他考中进士,随即诣阙上书,受到掌握朝廷大栩的太后武则天的召见。拜麟台…  相似文献   
9.
在万紫千红的唐诗国度里,杜甫(712-770)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作为中国占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尊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驾齐驱,其作品则被公认为“诗史”。仅就艺术成就而言,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造诣最高。修养最全面、创新精神最强的一位诗人,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五言还是七言,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地无一不能,天一不工,堪称诗坛的。全能冠军",名篇佳句之多,可谓无与伦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破方卷,下笔如有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好雨…  相似文献   
10.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山水,造就出一大批辉耀文坛的才子,也孕育出许多锦心绣口的才女。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就是这些才女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薛涛,字洪度(一作定度);中唐女诗人,原籍长安。关于她的出生时间和鹅点,以往有两说:一说大历五年(77)生于长安;幼年时其父薛郧仕宦入蜀,她随至成都;另一说则认为她是在薛郧入蜀后生干成都,时间不详。不管怎样,从童年直到去世,她都一直生活在巴蜀,可以说,她在巴山蜀水间度过了一生,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巴蜀女诗人。中唐著名诗人元德的《寄赠薛涛》诗,首联便说:“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