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宝贵资源。这种资源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发掘和培养,以形成民族凝聚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当我们发掘这一资源时,我们发现爱国主义需要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发展及满足方式成为判断人的能动性的一个标志。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因、目的和归宿。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并区分为高低层次的,而人之优越在于他能按照需要的内在规律对需要进行重组、拓深和跃迁。当我们倍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流于空谈泛议,而应着力于寻找心理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司法工作者,是组成人民的公、检、法机关的公职人员。他们以国家机关的代表者身份直接行使法律意志,以坚持正义、主持公道、维护治安、打击犯罪为神圣使命。惩赏严明,不枉不纵,则天下归心,安定团结。偏私徇情,贪赃枉法,则怨声载道,民心动荡。所以司法工作者必须德才兼备,既要具有马列主义觉悟、法律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又要进行道  相似文献   
3.
涂争鸣 《求索》2007,(5):128-130
诚信德性的生成,是主体与社会不断互动、相互影响、逐步内化的动态过程。主体所经历并对德性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仍然是服从、认同、良心化三个环节。诚信德性的生成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主体的终身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欺骗者和受骗者双方人性和个性心理因素的剖析 ,论述了私欲、蒙昧和虚荣等是欺骗与受骗的接通点 ,从而警示人们 :只有节欲、祛蒙和告别虚荣 ,才能筑成拒骗防骗的坚固堡垒  相似文献   
5.
人的需要和利益是科学认识活动中来自主体本身的一个重要的定向因素。“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本文所要论述的“定向调节”,就是道德活动通过以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切身实际为目标,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所表现的指示性和审度性的作用。 一、道德掌握世界的理性特征及“定向调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司法工作者,是组成人民的公、检、法机关的公职人员。他们以国家机关的代表者身份直接行使法律意志,以坚持正义、主持公道、维护治安、打击犯罪为神圣使命。惩赏严明,不枉不纵,则天下归心,安定团结。偏私徇情,贪赃枉法,则怨声载道,民心动荡。所以司法工作者必须德才兼备,既要具有马列主义觉悟、法律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又要进行道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迁移     
文化在流动中撞击、融汇和开发,道德也有如此现象,我们把这种道德现象称为道德迁移。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诠释道德变动与进步的缘由,以及角色转换与道德适应的相互关系的一个新途径。 一 社会流动中的道德认知方式 道德迁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由于角色地位或身份的变化而产生的善恶观念、价值体系的贯通、融合或升降等异动情况,是社会主义流动中的一种新的道德认知方式,和进入新角色状态后的社会化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8.
道德和法是一对辩证的矛盾 ,它们虽有相互区别的一面 ,又有彼此同一的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和法的相互渗透影响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论述道德和法的这种具体的同一性 ,是阐明德治与法治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性工作 ,并有助于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一、道德和法对社会的作用具有同向性同一性是指事物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它是一个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道德和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构成一对矛盾 ,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在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