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
滕志朋  肖文欢 《前沿》2013,(1):186-189
福建土楼和围龙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杰出产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把“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都理解为生态性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机统一。土楼和围龙屋承受着旅游开发带给它的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但不利于保护传承它的方面更严重。保护传承土楼围屋,就必须保护其整体的生态性。因此,应测定旅游容量,严格限制游客人数;加强监管,禁止和消除目标群体损害土楼和围屋生态的行为;加强对土楼围屋蕴含的生态文化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以保护传承土楼和围屋。  相似文献   
2.
滕志朋 《前沿》2010,(9):177-180
在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分析框架中,会展属于一种社会景观。它制造传播表象、影像取代现实世界和真实生活,鼓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是社会分化和断裂的推手之一。会展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在会展文化建设上以消除景观化为主题,控制会展举办频率,讲求朴实倡导绿色低碳,限制展会规模规格,推行网络会展等;另外,会展人要提高认识,展会要具备人文关怀,在消解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弥合社会断层方面有所思考并戮力而为。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侗族民歌,已经现身于网络.网络侗歌形式多样,广为流布,呈现出一种新特性:"去生活化".网络侗歌的去生活化,意指着现实生活世界中侗歌正在趋向衰落.侗歌寄身于网络及其现实层面的退场,作为一种表征,提醒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一种情感性关系,在现代性冲击下,行将在社会及人与人之间隐没.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发展中对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必须把握品牌的内涵,充分利用品牌内涵的要素.“刘三姐”的品牌化是电影《刘三姐》完成的,赋予了“刘三姐”这个民族文化品牌特定的内涵,包括外在可视性的和内在的精神性两层要素,并通过“山歌——对歌”这个要件将外在要素和精神性要素贯通融合.《印象·刘三姐》对“刘三姐”品牌内涵的理解把握以及对其要素的运用有得有失,因而广西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对该品牌的开发要扬长避短,抓好这几点:凸显“刘三姐”品牌的精神性内涵;突出“山歌——对歌”,强化该要素在主体性作用;守住桂林山水这个“刘三姐”的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