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晓成 《新重庆》2005,(2):42-44
2004年10月至11月.我随同重庆市农业管理与贸易专题研讨班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学习并参加了相关活动。在加期间.我感到加拿大在政治体制、自然、人和经济基础与我国的国情都不一样?阿尔伯塔在加拿大是一个发达的地区.其省情和重庆的市情也不一样。这种差别决定了我国特别是重庆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能沿袭他国和地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投资体制下的农业投入构成分析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管理体制的变化推动了农业投资体制的变革,在资本投人上,以国家、集体投人为主的传统体制逐步转化为以国家投人和以家庭为生产单元投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而在贫困山区,集体的公积部份空壳化,对农业生产的投人几乎为零。现有农业投资体制下的资本投人构成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一、农业劳…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集约与城乡统筹中的"小农"改造(一)理论借鉴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即对传统"小农"经营模式的改造,这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途径。理论界对小农的认识主要沿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指出小农"这种  相似文献   
5.
6.
一、贫困山区发展劳务经济意义重大 1.发展劳务经济是贫困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平均翻两番,发达地区翻一番多,而贫困山区却要翻三番。就经济总量和发展条件来讲,发达地区很轻松就能够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丘陵地区,60%以上的人畜饮用水和70%以上的农田灌溉依靠以小型库、塘、池为主的“小水利”,在这些地区,小水利建设和管理成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近二十年来,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农村小水利的发展,桎梏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笔者拟通过对重庆市奉节县的“改水”实践,探讨在新的农村形势下小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投入构成分析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资本投入上,由传统的国家、集体投入为主的体制转变为以国家、企业、社会经济实体以及家庭等多元投资主体。在贫困山区,由于集体的公积部分空壳化,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几乎为零。社会经济实体投入也很少,家庭投入能力有限,造成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重失衡,结构不尽合理。从全国来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有所增加,但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以下。这一比重在“六五”期间为8.8%,“七五”期  相似文献   
10.
潘晓成 《新重庆》2006,(10):39-40,43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