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制定和通过2001年《婚姻法》的过程中,参与者们的心底深处,大约一直有一个幽灵在徘徊:中国的各种非婚性关系已经严重到非惩治不可了。可是,他们是否想过:空有婚姻之名,却无性生活之实的人又有多少呢?这些人难道就不应该受到《婚姻法》的关注、调节与帮助吗?或者说,这些立法者为什么一定要把《婚姻法》搞成“杀手”,而不是“医生”? 基本情况在全中国的、20-64岁的、已婚或者已经同居的、被调查时仍然生活在一起的男女女女里面,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了四分之一(28.7%)。在最近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人则占6.2%。当然,由于身心疲劳的长期积累,年纪越大的人们性生活的频率也就越低。因此,我们这里只谈51岁(不含)以下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提供性服务歌厅的相处式社区考察,文章从主体和情境视角分析了歌厅老板对"小姐"的建构与言说及其不一致的现象,通过解读老板在言及他人时进行信息控制的感性意识和理性选择,阐述了主体建构的理论要点和一般机制:(1)主体建构是内化了社会建构的再建构;(2)当社会建构呈贬抑时,主体建构对内呈顺向弱化或逆向否定建构,对外呈顺向强化建构;(3)当社会建构呈褒扬时,主体建构对内呈顺向强化建构,对外呈顺向弱化或逆向否定建构;(4)主体建构与言说的不一致,是主体在情境中的自我呈现策略。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女性的多伴侣性行为变迁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的多伴侣性行为是中国“性革命”的主导方面与艾滋病性传播的新起点.基于2000年与2006年两次全国成年人口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其间的巨大增长后,本文使用对数回归统计分析,揭示了女性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涉性娱乐、居住地级别、“时代年龄”与职业分布对其是否有过多伴侣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一笔独具本土特色的社会调查财富。在探索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道路中,我们需要一种“向内视角”,关注本土社会调查理论与经验。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的目的、社会调查的意义、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社会调查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它们是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作为本土化的成功典范,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创立亦为社会学方法本土化提供了启示: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考量和关怀,而创新是实现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拒绝“性革命”潘绥铭许多人都知道,美国在60年代出现过一次"性革命"。当时的人们主要是根据美国大学生里性行为的急剧增加,才发觉"性革命"已经到来的。自从1985年以来,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感到"性革命"似乎已经在自己身边出现。但是有意思的是:不管...  相似文献   
6.
记录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体验灵魂与肉体畸变中的原始本色。1997年,潘绥明教授深入珠江三角洲的B镇,中南腹地某工业城市旁边的开发区,湘黔交界处的某个私人开采的小金矿,对这三地的地下“红灯区”进行社区调查。1998年,他又三次来到B镇和它所属的S区,以“入住式”对地下“红灯区”进行了总计46天的追踪考察。本书就是这三次社区调查的小结。  相似文献   
7.
质疑"不登记就是无效婚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人民中间讨论对于《婚姻法》的修改,以便在2001年春天最后表决。针对所谓“不登记就是无效婚姻”的说法,我谨以下文作为回应。1、只要两个人结成了确定的、可持续的性关系并共同生活,那么这种人际关系就是现实存在的婚姻。即使政府不承认这个关系是婚姻,它也仍然存在,仍然合理,仍然是个人权利的体现。人民之所以没有要求在《宪法》里写上“人人拥有结婚的权利”,仅仅是因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人民没有想到有人会坏到或者傻到否认它的地步。2、正是由于任何一种方式的结婚都是个人权利得以实现的结果,因此,政府必…  相似文献   
8.
北京高校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美国发生了一场“性革命”。当时人们都以为它是美国大学生们自觉发动的一种类似于“嬉皮士”的反社会运动。但七十年代初中期发表的两部性学社会调查报告(《亨特报告》和《红皮书报告》)揭示出:美国普通人在性关系和性行为方面的变化,几乎与大学生同时发生而且,广度、深度几近相同。大学生之所以最引人注目,只不过因为他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性教育相当匮乏,青少年的性知识谬误甚多,这些已经被许多社会调查所证明,也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但是本文将以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来揭示两者的令人惊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性,是生命的孪生子。” 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才三个月的时候;当胎儿的生殖器只是一个小小的“隆起”,还分不出男女的时候;它就已经可以随着外界的某些刺激,产生勃起现象了。在生命最终迈向虚无的那一刹那,人还会有各种形式的性反应,还会体验到性的最后生机。 残疾人,不论被损伤到什么程度,总比母腹内的胎儿更健全一些;总比回光返照的将逝者更强壮一些。因此从逻辑上说,他们怎么会一点性的功能都没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