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加强公益慈善事业建设为道德愿望提供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在志愿基础上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近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困需求,以及我国国民的慈善愿望和意识觉醒的增强,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加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弘扬慈善公益价值观,努力推动慈善法规、政策的完善,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结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运用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这些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参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接受了这一知识,那只是完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对于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存在着一种重要的运用过…  相似文献   
3.
一、民事裁判先于刑事判决的可能性论述在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中,财产既指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又指物权、知识产权、债权和债务。人身关系则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1]同时,我国刑法所调整的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