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仕民 《青年探索》2005,1(4):44-46
德育文化的政治功能就是指德育通过文化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保证作用、服务作用、稳定作用、协调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大事件。为了了解这一事件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内地和港澳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座谈。我们发现:香港回归,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关心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 历史进入九七年,青年学生谈论着香港,关心着香港,“香港回归”是青年学生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美德在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患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传统美德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资源,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需要.传统美德也必须与现代社会实践、现代社会个体生活、现代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与现代社会相契合,从而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经济上现代与文化上后现代并存的双重境遇,决定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双重视角。正是由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在乡村文化的价值指向上单一与多元、内容体现上的同一性与碎片化、传承理念上的去根化与无方向感等差异,以及二者对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漠视与悲观,造成了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踌躇不前。对此,必须确立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价值理念,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构乡村精神文化,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生活中,焦虑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普遍遭遇的情绪体验。仅仅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来研究和解读人的生存焦虑问题,难以把握其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在现代性视域下,人的焦虑性产生不仅是一个个体性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环境的变化,既影响着青年学生,也向德育提出了新问题。正确分析和把握德育环境的变化,根据德育环境的新特点,来寻求德育环境的优化对策,这是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 一、德育环境的新变化 所谓德育环境,就是影响德育过程和德育对象思想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德育环境所涉及的内容、因素、范围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多变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德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 第一,环境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环境的内容划  相似文献   
7.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它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一种内在的凝聚力,是推动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基本精神,也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发展状况的科学概括。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社会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多次指出过,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也是区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生产力发展状况,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区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动员青年方式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动员,是指人们在社会持久的主要的因素影响下,使其态度、期望与价值取向等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就其一般意义来说,社会动员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影响,但社会动员比社会影响更集中、更有力。社会动员的内容和方式、强度与效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动员青年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研究、探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动员青年的方式、作用与特点,对于把握青年,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灌输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灌输教育是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传播某种思想理论体系的方法。灌输教育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吸收,有利于先进思想和新鲜经验的传播、推广,有利于纠正或控制人们思想中的某些不良的影响,促进人们思想的及时转变。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灌输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便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