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铁哥们‘放倒’公安厅副厅长》。文章说那位公安厅副厅长“好交朋友,朋友给他送房子送钱;他爱佳人,为佳人屈尊行贿。他结交的朋友中有诈骗老手,有杀人凶犯……”读罢此文,笔者不禁为那位被“朋友”“放倒”的本质并不很坏的副厅长感到深深的惋惜;同时也为那些正在被“朋友”拉进陷阱,即将被“放倒”的领导干部们感到深深地忧虑。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夕,"南国"的气候亦特别寒冷。然而,在四川省宣汉县蒲江区西北乡黄金槽村李方秀家的小院里却是春意浓浓。区民政助理员吴炼陪同达州市常务副市长杨清墉率领的市人大和宣汉县主要领导及区、乡党政负责人,正在这里进行慰问。从未见过这么多"大官"的李方秀,紧张地从市、县领导手中接过慰问品和慰问金后,连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吴主任对我们全家的关心"。李方秀的丈夫因患肝癌,住院治疗两年多。她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值钱的东西还欠外债13000元,两个小孩由于交不起学费,只好初中辍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区民政助理…  相似文献   
3.
“红包”问题是老掉了牙的话题,年年讲,年年有,且“份量”年年加重。年关将至,又是“红包”(长辈送给晚辈,晚辈孝敬长辈的“红包”除外)泛滥之时。“红  相似文献   
4.
2004年,四川省宣汉县“9.3”特大洪涝及山体滑坡灾害,造成6414户、22947人房屋全部垮塌,4186户、14385人房屋部分垮塌。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民有家可归、安居乐业,该县将恢复重建工作列入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宣汉县首先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先后召开了全县灾后重  相似文献   
5.
长征时期,谢觉哉是红军“三老”之一。熟知中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是首任政务院(即今民政部前身)内务部长,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优待抚恤和社会福利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一点,老一辈民政工作者和民政“学子”都不会忘记。其实,谢老的建树是多方面的,譬如在文学上,他就有很深的造诣,并对文章著述有至理名言留于后世。笔者在新闻工作的学习和实践中,曾研读过《中国新闻史》和《中国文学史》,了解到一段这方面鲜为人知的史实,特奉献给民政战线上的广大同仁。谢老淡写文章要有四个一、写文章有“三要”:…  相似文献   
6.
王先奎  张崇耀 《中国民政》2007,(11):F0003-F0003
近年来,四川省宣汉县民政局紧扣"民政为民"这条主线,突出重点,解剖难点,打造亮点,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民政事业快速发展。自1998年以来,宣汉县民政局连续10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政务公开,优质服务,树文明新风"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
2006年年末,四川省宣汉县清溪1井发生“12.21”可控性天然气溢流事件,宣汉县民政局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尽职尽责、主动出击、昼夜奋战,全面完成了群众转移安置任务,确保了撤离群众的“五有”、“三不”。  相似文献   
8.
所谓决策,简言之,就是为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在两个以上行为与方案中进行优选抉择的分析判断过程。按照决策相关条件的可控程度,决策可划分为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常规决策是指相关条件可控,决策结果预先可以计算的决策。非常规决策是指相关条件不可控,决策问题中的因素不确定,是具有概率变化的,无论决策选定哪一种方案,都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巍峨绵延的大巴山深处,流淌着一条潺潺东去的清水河。清水河畔,万绿丛中,有一幢整洁的院落,它不是普通的农家大院,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家庭──宣汉县双河镇敬老院。在这个超越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里,有一个担当家长、女儿、母亲多重角色的特殊女性,她就是县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市“双学双赛”先进个人、四川省敬老好儿女金鹰奖获得者刘玉坤。 敬老院的“家长” 1984年6月,双河镇敬老院正式成立。时任东风村妇女主任的刘玉坤被推选为敬老院管理员。刘玉坤上有年逾古稀的双亲,下有4个上学的子女,还有8亩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据资料载,现在全国每天都有一两个乡改为镇,有的县只剩下一两个乡,有的县已“消灭”了乡。这一现象反映了许多“乡下人”对城镇化的向往。 另据报载,有的乡为争取“改镇”,竟不惜代价大把大把地花钱。而且,这样的热情在有的地方还很有感染力,乡长希望当镇长,“乡下人”也乐意当“城镇居民”。大家齐心协力把“乡”字掀掉,好像甩掉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