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不断深化认识,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正确认识党对所有制结构探索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经济现代化、振兴中华 ,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根本性问题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不懈探索 ,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它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成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发展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思想 ,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扶贫工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五位一体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进行研究,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称性与非对称性是政党制度的两种属性,世界上所有的政党制度都包含着这两种因素的互动。我国政党制度也不例外,在非对称性因素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包含着诸多对称性因素,这既包括在世界范围内的对称性因素,也包含着政党制度内部的对称性因素。非对称性与对称性二者之间互相补充和完善,从而使我国政党制度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韧性"和优势。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我国政党制度的对称性因素和非对称性因素的发展变化也将更趋活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