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泥土的伟大     
我认为,直到现在,在中国,仍然有这么两类人:做事的人和在一旁指手划脚的人。我们往往把这些措手划脚的人.误认为是批评家。但他们与真正的批评家有一点根本的不同,即批评家是从某个事业发展的需要发表自己意见的人,他与被批评的对象同处于一个事业中,是为这个事业而奋斗,而努力的。在这个意义上,批评家也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只发议论而不为任何事情负责任的人。那些指手划脚的人则不同了。他们好象是生活在别一世界的人,好象人类的各项事业是与他毫无关系的别一星球的事情,好象它的成败得失都只是做事人的责任,他们不用负任何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     
鲁迅是从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生命力看一个民族的生命力的。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心声、心画.是这个民族成员内在精神的表现。当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民族成员的精神生命力趋于枯槁的时候。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趋于枯槁,也就说明这个民族已没有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扫中华古国的沉闷,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生,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生。中国的新文艺诞生了。但是,中国的新文艺不是在和风细雨中怒放的鲜花,不是在宽广的道路上奔驰的骏马,而是在古国传统重负压迫…  相似文献   
3.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引发了中国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系列转折和变化,成为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伟大精神。今天,五四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新鲜。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文化,同一个人的肌体一样,也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一个人有血有肉,但也要有骨骼。血肉是一个人生命的重要存在形式,它使人丰满健康,温润美丽;但是一个人若只有血和肉而没有骨骼就成了一堆死肉,一滩污血了。骨骼不美,不丰满温润,不娇美艳丽,但整个躯体却不能缺少它。人,有了这个骨架,才能直立行走,才能活动,才有力量,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活的肌体。 中国文化向来是很繁荣的,并且越到后来越繁荣昌盛。我们读中国文化史,读到宋,读到明,内容就多了起来。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绫罗绸缎,都多了…  相似文献   
5.
革命,是庄严的,但它很容易被毁灭于儿戏之中。当我们注目于列宁的头像,他的宽大、凸起的额头,他的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睛,他的自然抿合着的嘴唇.都使我们油然升起一种崇高、庄严、深沉、肃穆的感觉。他是革命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在他的头峰中,在他的思想里,在他的半身买像上,润发出智慧的光,圣灵的光,在头像的周围晕成了一个光圈。但围绕这个光圈的却是一个荒诞不经、混乱无序的场面,它占了整个画面的绝大部分的空间,与中间列宁的头像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这是庄严与滑稽的对立,智慧与愚昧的对立,圣洁与污秽的对立,崇高与庸俗的…  相似文献   
6.
在裘沙的画中,大概没有比这幅画更具体、更简单、更朴素、更亲切的了。它首先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普通的鲁迅画像。不过.这里的鲁迅已经不是我们在平常的鲁迅画像中所看到的那个横眉怒目的鲁迅,而是一个安详亲切的鲁迅。他的两眼轻眯着,嘴角上留着隐隐可见的笑意,随着俯在前胸的右手自腕到指的曲线尤使人感到鲁迅内心的平静和坦然。画像的下方,是从鲁迅的手迹中节录的一段话:“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这是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的一段话。1936年,经过激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