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理论创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的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宗教的本质论、特点论、作用论和宗教关系论,以及宗教工作的方针论、地位论、对象论、方向论、方法论等若干方面,而双重脉络、双重维度、双重面向无疑是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发展创新的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时代新人"这一新提法,随后"时代新人"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以发掘"时代新人"内涵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以及从高校教育考察"时代新人"的应用研究为主。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开拓了"时代新人"的研究视野,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培育路径的选择困境、培育切入点的认知困境、培育视角的转向困境等问题。由于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关注点落在高校教育方面,忽略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特别是道德价值在培育中的作用。因而,需要从道德价值方面考察对青少年道德信念的强化作用、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道德人格的塑造作用。在道德价值的视域下,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主要通过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理性的形成、道德信仰的锻造三个路径对青少年的道德进行培育,最终开辟出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追求智慧解脱的义学系统外,以福田思想和实践为中心的修福传统,极大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和修行习惯,推动了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构成了大乘佛教福慧双修的完整的解脱修行观。从佛教教义和伦理视角来看其所倡的福业和福报,可知其并不限于有漏的善行和世俗的人天果报,而是在修福目标上直指清净无执的善行、通向终极解脱的佛果;在修福方法上强调播种福田时三轮体空、无所执著的心理状态;在修福动机上主张从利他的善行出发而达到消极的出世间的自利。这种修福传统的哲学内涵体现出与信众行善实践的差异和张力,但二者却存在转化的可能性,这正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福、慧二者互具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寄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和理解,而且对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可大致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精神标识: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新高度;(2)成人之学:"内圣"修养的道德关怀;(3)平治天下:"外王"理想的使命担当;(4)文化自信: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功能观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全面、系统地审视宗教、社会、文化、外交、安全等世情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宗教功能的判断和定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安放现世人心、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把宗教放在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进行考量,深刻地阐述了宗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关于宗教功能的新判断、新观点,兼具战略性、全面性、时代性等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功能观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寄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和了解,而且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整体实力的高度,对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认知、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湛若水理气观认为,"气"为万物之始基,天地万物乃一气所化,而"理"乃"气"之不偏不倚之中道。在此意义上,"理"、"气"浑然为一。其心性论认为,物不外乎心,心体万物而不遗,故"物"不在外,"心"不在内,两者浑然一体。既然在湛若水看来"理""气"关系体现为浑然为一,"物""心"关系表征为浑然一体,那就有理由断定湛若水的思想特质就是"浑沦一体"。湛若水不仅将"浑沦一体"视为一己之学,而且将之作为儒家一脉相承之道,并在此"道统"情结的发酵下,对他学进行了非难、批驳。  相似文献   
9.
王月清 《群众》2022,(5):21-2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着眼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脉和精神特质,彰显了它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