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琼瑶剧与两岸关系一2009年5月,大约就是马英九上台一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发表,题为《琼瑶剧与两岸关系》。当时的气氛,两岸之间可说是一片热闹光景,因为就在半个月前,两岸才刚刚实现三通直航,陈水扁时代"台  相似文献   
2.
正梦的什刹海2005年9月,我从建国中学毕业,结束高中三年生涯,考进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在民进党继续执政下,台湾的"去中国化"愈来愈严重,但我仍坚持收集关于大陆的最新资讯,定期关注大陆的新闻。也因为上了大学,自己能做主的事也就愈来愈多。到了大学第一年的暑假,我就迫不急待想到大陆看看。虽然5岁那年,就曾和家人一起到大陆旅游,但毕竟年纪太小,印象早已模糊,何况这么多年过去,大陆也早就  相似文献   
3.
正破解台湾人的认同迷障一大陆朋友在碰到台湾人的时候,通常会先问:听说你们台湾人都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然后还可能再问:为什么呢?你们不都是说中国话、写中国字、拜中国的神明吗?而一些比较同情"台独"的大陆朋友,或者是一些外国朋友,则可能会说:好吧,他们台湾人确实是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也不要把人家当成中国人,这样才不会伤了和气,也才比较礼貌。我就曾经参加一场在美国  相似文献   
4.
正为何我出身本省家庭却从小认同中国这篇报道是2015年凤凰网历史频道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观世变》特别策划。在这次策划中,凤凰网采访了台湾的统派人士,除了淡江大学经济系的林金源教授与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石佳音教授之外,更采访了70后、80后、90后出生的台湾本省统派青年,包括和我一样是新党青年委员会委员的林明正,以及另一位80后的台湾女生张玮珊。其中,张玮珊因为受到老师启发,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台湾同胞,我在阅兵现场2015年9月3日早上,我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阅兵式结束后,当天下午回到酒店休息,不久,网络新闻媒体"观察者网"采访了我,询问我对于阅兵以及两岸关系的看法,这是阅兵式结束后访问我的第一家媒体,以下是"观察者网"与我访谈的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台语"变"国语"?就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异想天开地说:"大家要好好学‘台语’,说不定过没多久,‘台语’就变成我们的‘国语’了!"足见民进党时期分裂族群,对当时的舆论氛围影响多大。所谓的"台语"、台湾话,其实就是闽南语,或称为河洛话。其渊源最早是来自中原的汉语古音,后经五胡乱华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后,将河洛话带入了闽南地区,又在近400年,随着闽南人渡海来台,成为台湾地区的强势方言。  相似文献   
7.
正"台独"为迎合日本欺负阿嬤?两岸统一台湾才有尊严凤凰历史:你周围哈日的人多吗,具体有些什么表现?我:哈日的人当然多,我初中的时候哈日就是主流,最早从《流星花园》开始,里面模仿了很多日本的桥段,把日本的流行文化都引进来了。我觉得哈日是流行文化的喜好,比较强势、精致的流行文化当然容易被喜欢,多数人喜欢看表面的东西。日本发展得比我们强,当然他制造出来的东西惹人喜欢。可是现在不止是哈日,还"媚日",已经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