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云 《岭南学刊》2006,4(3):40-43
政党都具有冲突的功能和协调与整合的功能。处于非执政地位的政党主要表现为冲突的功能,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主要履行利益协调与力量整合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执政意识,强化对社会各种利益协调和对各种力量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政党治理中,基层组织形态及其影响力是影响政党实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以其笼罩性、平等性、凝聚性和民间性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组织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规训党员的重要场所,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推进这一伟大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因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所具有的实践性品质,要求把握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契合。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看,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方法论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创造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能开辟新实践场域,总结新经验,提炼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增强自身学习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性工程。增强学习力,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几对辩证关系:一是把握务实与务虚的关系,在“关注脚下”的同时也“关注星空”;二是把握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在熟知前人的基础上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把握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的关系,在组织文化的约束下促进个人自身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不可能有"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列 宁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虽然提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建成是一 国所不能完成的。斯大林后来改变了马、恩、列的观点,认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探讨"一国能否建成 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外政策的制定,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A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巨大变化。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1946年1月,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的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这五项协议案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和平有望,举国欢庆。但在许多人看来,中国政治舞台上也呈现出“…  相似文献   
7.
王玉云 《前沿》2010,(7):120-123
“海河浮尸案”是日军侵华期间发生于天津的震惊全国的残害中国劳工的案件,由于种种原因,此事鲜有提及,或者虽有提及但语焉不详。本文基于当时《大公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资料梳理,并希望通过此文,引起了解此案的知情者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进一步寻找确凿的证据,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8.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制度设计既牢牢把握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取向,又考虑到了政治生活的现实需要。但在民主集中制的实际运行中仍然出现了很大偏差。因此,必须在强调制度规定的刚性的同时,注重柔性环境的培育,这是纠正出现偏差的关键。而在强化制度规定的刚性的同时培育制度赖以运行的柔性环境,正是民主集中制的设计效果图与实际运行图之间的裂缝得以弥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玉云 《理论导刊》2003,1(7):15-17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党的性质作出了新的表述:“两个先锋队”是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辩证关系的新概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执政党实现政治整合功能的前提条件;“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途径;关于党的最高理想与最高目标的表述把“共产主义”理解为静态的目标与动态的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核所在,是继党内法规制度完备之后的拓展之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逻辑。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政治活动时基于群体心理而呈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直接关乎党内政治生态,主要表现为一种信仰文化、组织文化、实践文化。"破""立"并举,树立党内政治文化自信以构筑共产党强大的"内心世界",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