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阶级社会,因为生产力的落后性、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社会动力机制的自发整合性等原因,人类历史总是按照发达国家侵略落后国家、统治阶级压榨被统治阶级的方式无情前进,人道主义者难以科学解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而产生尺度纠结之苦恼意识。马克思承认历史自发发展必然性中潜藏的巨大代价,但反对用伦理道德谴责历史。马克思晚年分析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的国内外局势后指出,如果它们能够在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方面实现有效结合,找到变革世界历史场域属性、迅猛提升生产力、降低发展代价的突破口,就有和谐而持久崛起的可能。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当代崛起依然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实现了四重超越:一是在世界历史主体资格问题上,以"现实的人"超越了黑格尔"绝对精神",奠定了世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座;二是在参与世界历史的国家资格问题上,以落后国家和民族的"跨越"发展超越了黑格尔的落后民族不在场的缺陷,指出了落后国家世界历史化的特殊路径;三是在世界历史发展道路问题上,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了黑格尔抽象的、唯一的西方化道路,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真相;四是在世界历史演进格局问题上,以"并行"图示彻底放逐了黑格尔的"欧洲中心论",成就了特色化和真正多样性发展的理论雏形.经过这四大超越,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是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而且交给了东方社会以特色化方式走向共产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为东方社会搭建了通往共产主义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3.
“山寨经济”的出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山寨经济”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一些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山寨经济”的存在有着深层次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搭建“四位一体”平台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山寨经济”造福民众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文明在征讨世界的进程中构建了西方文明支配东方文明的权力关系,赋予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和普世性,以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撕碎了资本主义文明永恒性的外衣,并指出东方落后大国亦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拥抱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因此,苏联率先开始探索,但惨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在建党百年之际宣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富有生机与活力,就在于坚持人类解放价值指引、注重现代化事业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大国崛起等,为世界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思想解放的瓶颈问题与化解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本凝化、认知僵化、权威泛化、从众普化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四大思想瓶颈问题,当今的"洋教条主义"情结、"伦理型"社会视角、"上置型"贯彻路径、"情感型"理念导向是我们的思想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放的表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坚持"自我"与"他者"的横向共时性协调,历史、现实、未来的纵向历时性贯通、构成要素的空间立体性运转和谐、构成单元的主体自由性共在是化解思想瓶颈问题、确保思想解放科学前行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石兵营  王聚芹 《求实》2006,1(Z4):122-123
"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成就的如此赞誉,以至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获得更多营养,而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只不过是份量极轻的"补充".这种思维模式使我们长期认为马克思哲学无非是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营垒的对阵中,对原先的旧唯物主义的"接着讲",很难理解马克思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和西方社会在各自自发发展中陷入困境:中国传统社会固守和谐却遗忘了融入世界历史而陷入停滞;西方社会固守于无限攫取而遗忘了和谐,将整个人类推向濒临毁灭的险境。和谐发展观的提出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整合下,将传统和谐思想与西方现代化在时空新域境中实现内在融合,终结了社会发展不可选择的殖民模式,再一次张扬了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和主动性。这一理论的提出也表明中国解决国内外矛盾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成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王聚芹 《理论探讨》2008,1(2):19-22
由于传统跨越无法有效协调自身诸多的二元性困境,因此在社会转型中只能陷入全面的冲突.马克思晚年为东方社会筹划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指明东方社会可以走和谐转型之路,成为人类和谐跨越的元理论,它是开启东方和谐跨越之路的檄文.党的十七大报告预示了和谐跨越工程的全面开展,是东方走向和谐之路的又一檄文.  相似文献   
9.
“和谐”已经成为当今统率我国社会生活的核心话语,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和谐不只是一种言说方式,而是有着严格的层次性、序列性和严谨的适用范围。我们所建设的是当代和谐之一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它不仅需要和谐的言说方式营建舆论支持,更要搭建起立体式框架结构体系来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王聚芹  李宝林 《学理论》2012,(13):52-53
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伟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建构创新的经典,它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度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考的指导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