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英津 《新视野》2004,(1):36-38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不论是联邦制还是单一制,都应考量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当初列宁由反对联邦制转向赞成联邦制,中国共产党由主张联邦制到放弃联邦制,均是如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单一制结构形式在新中国的确立,是近现代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单一制存在着三种关系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的关系模式、中央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模式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模式。虽然这三种模式的表面特征有些差异,但它们内含的价值取向却是相同的,即实现、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2.
谢长廷以“宪法”为主轴的有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既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局限。其值得肯定之处主要表现在:是民进党阵营中相对务实、理性的政治主张;是他长期以来深度思考的心得汇整;是试图打开民共僵局的积极尝试;是化解台湾内部蓝绿对抗的有益探索;是摆脱绿营“逢中必反”思维的建设性主张。其问题与局限主要表现在:并未接受“一中”框架;并未放弃“台独”立场;带有折衷主义和模糊主义的双重色彩;论述逻辑有欠严谨和规范。今后谢长廷先生有待于从内容和逻辑两个方面对其论述加以进一步修正或完善,使其论述早日成为一个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所裨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些人以为"讲政治"就是重复过去"文革"期间的"突出政治",弱化经济工作,否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认识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地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为了从理论上搞清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揭示当前"讲政治"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讲政治"提供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不是简单地被经济所决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权型政府体制必然要被打破。那么,我国政府在社会转型时期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根据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对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的性质和功能,笔者认为,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当代中国政府必须在社会的整体结构中处于主要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它的角色定位只能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权威的强政府,而不能是一个效率低下、功能弱化的消极政府。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上的自决性公民投票与国内法上的民主性公民投票有着重要的不同, 它有自 己独特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它的国际法渊源是自决权原则、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决议。它的合法 性要件包括有合法的理由、出于自愿和联合国的监督。它的基本形式有领土归属性公民投票和领 土独立性公民投票。通过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决性公民投票在国际法上的适用及其 规则, 防止其被分离主义势力所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邦联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结成国家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严格说来 ,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可从它与联邦制的区别中反映出来。从历史上看 ,邦联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尝试。邦联制的特点、命运以及海峡两岸的现实 ,决定了它不适用于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变化向涉台研究界提出了研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新形势主要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国对抗中国,竭力阻挠两岸统一;岛内政局蜕变,两岸统一的社会基础亟待补强;民进党当局构筑“拒统”藩篱,阻断两岸互动交流。主要任务有:探讨如何争取台湾民心,携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探讨如何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共同反对“台独”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大陆涉台研究界在台湾民情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新时代向涉台研究界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本质研究、合理开展调查研究等十个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进行了七次“宪政”改革.这七次“宪政”改革使得台湾地区政治体制框架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其体制架构目前仍保留着五权分立的外观,但其各机构之间在权力关系方面已发生的变化表明,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已由原来的“五权体制”变成了当前事实上的“三权体制”了.七次“宪政”改革虽然巩固了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成果,但在“宪政”改革的过程中,台湾当局有时出于政治斗争、“政权本土化”、“法理台独”等需要,使其“宪政”改革并没有完全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地向前推进,也使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失范和冲突之赴,这有待于台湾当局及其民众在今后的“宪政”改革过程中逐步地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双普选"是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和立法会普选。行政长官普选可能带来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制度的改变、罢免行政长官制度的增设、行政长官政党身份限制的取消,乃至对中央与香港关系提出新挑战。立法会普选可能导致功能组别制度的终结、立法会议员的专职化、分组计票机制的消失、立法会舞台更加重要。"双普选"也可能导致行政和立法的关系发生变化:一是行政主导体制受到冲击,二是两者的紧张关系会有所缓解。"双普选"还将影响香港政党政治:政党舞台扩大,政党角色凸显,政党功能完善,政党立法完备。实行"双普选"之前,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落实一系列措施,确保香港的稳定以及中央与香港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