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防灾减灾设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规划建设内容之一,可通过设置安全楼、安全台等发挥防洪减灾作用,通过设置"防震棚"等实现震后避难.唐山大地震后设置"防震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应急避难活动,2003年建成的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21世纪第一个对标国际要求的以防范地震为主的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2.
<正>突发事件标准体系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的坚实保障和重要支撑。[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特别提到:要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标准建设,抓紧完善国家重大安全风险应急保障标准。构建多部门多区域多系统快速联动、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标准化协同机制,推进重大标准制定实施。[2]因此,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应对标准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应急避难场所评估是对已投入使用或经规划建设将投入使用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的全面调查,评估场所的安全性、空间设置合理性,以及管理运维和分级分类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对是否符合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要求进行技术评价。本文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评估相关研究现状、规范化建设评估框架构建和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