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当前公共性话语的兴起已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公共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学、公共经济学,甚至城市建筑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领域对它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在不同学科的语境下,公共性概念有着不同层次和范围的界定。公共性概念多维度的阐释表明公共性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对它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讨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公共性问题的兴起内含着政治现代性因素,对公共性的确切内涵应从政治学的规范视角来研究。  相似文献   
2.
试析井冈山精神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人们普遍采用政治解读的方式去理解,本文则从文化解读的新视角分析井冈山精神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一是它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培育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观念,二是开启和提升了中国农民的新民主主义主体意识,这是井冈山精神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做人思想,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修养、“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等,体现了儒家注重个人德性和道德修养的特点。儒家伦理的这种特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人生观价值观的缺陷,培养和塑造人生智慧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私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崇公抑私"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指向。然而,对私的贬抑和对公的推崇造成对私人利益合法性的漠视,并没有带来人际平等和宪政民主制度的落实,"崇公抑私"这种伦理关怀到了现实中就演变成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扭曲。历史证明,"灭私欲"无益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靠公私协调。对"公"的维护要建立在对"私"的认可和尊重基础之上,否则必然导致公私利益"两无"的结果。现代民主的运行要求公民普遍具有公共精神,它要求公民善于超越自身"私人性"的局限,体认更为普遍的联系和价值。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转换的研究,必须首先认识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结构,看到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碰撞的必然性,这是培育现代公共精神的文化导向与价值源流。  相似文献   
5.
试析井冈山精神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人们普遍采用政治解读的方式去理解,本文则从文化解读的新视角分析井冈山精神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一是它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培育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观念,二是开启和提升了中国农民的新民主主义主体意识,这是井冈山精神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