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时的月色     
回忆总是美好的。 我曾读过一首海明威写的诗。诗中写道:“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在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北京,中国人民警官大学(现已并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就是我的“流动的圣节”。 其实我高中时读的是理科,上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文系是我到学校报到之后才知道的。我上大学时是1991  相似文献   
2.
向女儿学习     
<正>记得上大学,老师教授《论语》的时候曾经指出,"有教无类"和"教学相长"是孔夫子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但是,回顾自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求学和成长,基本都是在分班和填鸭式教育中度过的,所以对"有教无类"和"教学相长"一直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何     
异样的死 我是一家公安杂志的编辑、记者。对我而言,咀嚼文字就是在体验生活,因此,我不仅观察到许多人的生,而且咂摸过不少人的死。 赵雪在宿舍服毒自杀了,当时的情形让每个赶到现场的人感到恶心。落日悬挂于对面的梧桐山上,一缕青烟如同仙女修长凝白的玉臂向山野深处伸去。然而,那竹布窗帘却将内外隔成了两个世界,赵雪那曾流畅玲珑的胴体扭曲在一张生锈的铁床上。现场实在写不出什么好的文字,总之她死了。 赵雪本可以成为深圳街头靓女一族中的一员,但是她将自己光滑的皮肤、艳丽的脸庞和清婉如水的眸子都卖给了毒品。为了获得一…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意外得闲,在京西香山梁任公启超的陵园里读了半天书。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不过,说是读书,其实更多的实则是遐想。刚过冬季,陵园内松柏笼翠,暖日西照,坐在任公一侧,看浮云聚散,听飞鸟啁啾,心里不禁有了一些怅然。梁启超当年写《少年中国说》,振奋国人精神,焕发书生意气,何等的激越文字。他说,老年人常思既往,而年轻人则憧憬将来,意在赞扬少年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斥责老年人不思进取、暮气沉沉。相比之下,实在对不住,坐在他的墓旁,我虽没有进入老年,甚至按照时下官场的岁序,我正当少年。可是,我竟然常思起既往来,那…  相似文献   
5.
“洋杂碎”真功夫目前与我国正式建交国家的144个驻华大使馆中除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卢森堡大公国大使馆未在朝阳区设馆外,其余的均在朝阳区建外、三里屯、麦子店等地区,大使馆内工作人员约3800余人;全市的177个驻华新闻机构中,有167个设置在朝阳区;外国企业、华侨企业、港澳台企业及其它外国经济组织、常驻代表机构在朝阳区有3056家,占北京市总和的62.4%;跨国集团500强办事机构中,有100余家设置在朝阳区。另外,还有三资企业、国际学校等等。可以想象,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仅有38人的出入境管理处的工作会是多么的繁忙。采访中,拿外勤四组组…  相似文献   
6.
点滴在心头     
章连涛 《人民公安》2011,(24):62-62
昨晚,深圳来了位好友,所以一家人在小区边的餐馆里请他吃饭。故人相见.免不了喝两杯。服务员问需要点什么酒水时.7岁的女儿忽然拉着我的衣角说:“爸爸,少喝点儿。饮酒醉,最为丑!”小时候教女儿背诵过《弟子规》,没想到被她用到这儿了。望着女儿关切又认真的眼神,我不禁心头一热。  相似文献   
7.
读2003年8月21日《南方周末》23版“百姓记事”栏目时,笔者有幸见识了一位乐于、勇于且敢于做“好事”的中国人,一位典型的、有点职位的“政府工作人员”。 这个人就是一篇名为《弃儿》的文章作者。这位先生所“做的一  相似文献   
8.
味道就是一种记忆。等你记忆中的味道渐渐多起来的时候,人就老了。老家有一句俗话,说"人嘴如窑门",意思是人要生存就得吃东西,而且得吃很多东西,如同烧砖、烧瓦的窑门一样,别看旁边堆着小山似的木柴或煤炭,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窑门"吃"掉。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一  相似文献   
9.
绿窗     
章连涛 《人民公安》2012,(10):53-53
从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大多都是在绿窗下,这里的读书说的是读课外书,读课本那叫学习。在家时.我的书桌就在北窗下,窗外菜畦一片、修竹一丛,窗里是青灯一盏、闲书数本。虽然不是“小几研朱晨点易,绿窗剪烛夜论诗”,可绿窗前偷看课本覆盖下的闲书.实在是十年苦读生涯中一抹难得的亮彩.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死亡     
死亡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因为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而且必将经历的一个生命过程。正因为是每个人都必然面对的,所以更有认真思考的必要。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死亡本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古往今来,只听说过长生不老的神仙,没人见过永生不死的人。 通常而言,死亡大致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