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活动中公民直接介入并通过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进而影响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朝着预期目标变化的行为.目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高层次的政治参与因缺乏内在素质而难以发挥作用.大学生必须通过心理素质养成、文化素质培养、道德素质练就、政治素质锻造等环节才能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无论是健康状况、智力素质和管理经营水平都处于弱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制度性因素是主要原因。现有的土地制度、教育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制度的改革、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这两大哲学思潮及其调和者要么各执真理或价值一端,要么把二者等同,都没有正确解决二者的关系;当代社会现实使真理和价值的关系问题凸显,使真理和价值关系问题成为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宏观问题;市场经济孳生的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和人与人关系紧张。理论和现实的需要促使我们重视真理和价值关系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和谐社会的空间载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池,又是多经济成份高度混合的经济。但目前县域经济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新农村和城镇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者每前进一步都在向和谐社会靠近一步。  相似文献   
5.
管淑侠 《思想战线》2007,33(3):136-140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