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罗勋章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132-134
沈从文在小说文体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其描写故乡湘西的作品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注重细节的真实生动,通过大量风俗场景的描写,使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可以与人物活动等量齐现的叙述手段,进而通过情节叙事的突转,完成了人物的背景化,创造了深具中国文化意味的小说叙述方法,在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在中国大量的复制与繁衍中,卓然特立,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边缘化虽然导致了作家地位的下降,但文学依然具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对作家的本体研究也并不应该因为“作者死了”、“作品”完了而终结。相反,对人类的终极远景的永恒观照,尤其离不开经典意识与对作家本体精神的探讨。而本体精神中,作家的心灵世界决定了其创造力的深度与广度。乡愁是作家心灵世界之核,在乡愁的影响下,作家们通过诗意地把握现实,调和了心灵与现实两个层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3.
心灵世界的广度与感受力构成了经典作家的原创动力。而在现实人生中,作家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否是由他的亲和力与情感的统觉功能来决定的。优秀的作家不是自我型的,而是泛我型的。内省、统觉深化了作家的感受力的同时,强化了他们的亲和力,深刻的亲和力使作家的情感较之常人更易切近他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罗勋章 《理论月刊》2005,(4):124-126
作家的心理经历即其观念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作家的心理特质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既有其气质的因素,亦不排除客观环境的作用.它是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的不断顺化又同化的结果.其间,作家气质的社会化过程亦即情感的发生在作家创作心理形成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而独特的童年经历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由于叙事内容的单薄 ,以及废名对于小说叙事技巧的着迷 ,使废名的小说在其产生初期因为周作人的鼓沸 ,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后 ,很长的时间里 ,废名的小说一直被忽略 ,其价值亦被淹没。从阅读的愉悦层面看 ,废名小说的单薄与晦涩 ,是无法引起读者的持久兴趣的 ,而其有关乡土的单一性内容则使其在现代化大潮涌动的今天尤其缺乏市场。然而 ,源于稀缺性与审美性的文学的价值使得学者们也正因此重新开始注意废名。废名小说的诗意与乡土性 ,在日趋标准化的现代时空中 ,其地域性、地方性的诗意诉求意味深长。废名小说的诗意传达在早期小说与晚期小说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