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大标志。梳理政企关系演化过程可以看到,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改革中正逐渐由权力纽带转变为权利和资本纽带;政企关系的演变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明显特点。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政企关系改革历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政企关系的研究不能只注重所谓的逻辑严密性和理论自洽性而忽视了看待问题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中谋求地区的长远发展,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优势资源,着力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文化建设等,是习近平主政地方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是习近平在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体现了他极高的政治觉悟和善于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极高能力,也体现了他长远谋划的远见卓识和甘为人梯的责任担当,对新时代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刑法第 3 82条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 ,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 ,伙同贪污的 ,以共犯论处。”刑法对贪污罪主体的规定十分明确 ,但在司法实践中 ,往往容易囿于主体资格的身份审查 ,从而扩大或缩小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理解。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犯罪构成必须同时具备而又相互联系的要件 …  相似文献   
4.
2009年,时值建国60年,值此时机,回顾新中国干部考核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启示。在理论上、实践上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干部考核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干部成长、引导和激励干部作为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从新民主主叉革命时期的干部审查,到建国初期的干部鉴定,再到新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反映出干部考核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考核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考杖方式上,由运动式考核转变为制度化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是干部考核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和整个干部考核制度一起,面临着转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罗国亮  赵铮 《求贤》2009,(8):39-41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干部的考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呼.建国之后叫“考察”和“鉴定”(有时也叫“考核”).直到1983年才统一为“考核”。干部考核是指考核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其业绩所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培训、奖惩、晋升等环节的依据。“干部”一词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含义.既包括党政机关干部.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同领域的干部其考核标准也不相同。本文所说的干部考核专指党政机关干部的考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干部考核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干部成长、引导和激励干部作为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审查,到建国初期的干部鉴定,再到新时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反映出干部考核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考核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考核方式上,由运动式考核转变为制度化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是干部考核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和整个干部考核制度一起,面临着转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放权让利 中国政企关系的变革是以给企业下放权力为突破口的,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指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突出;应该有领导地大胆放权,让地方和企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两个月,四川省就选择了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党政关系演变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个节点上,认真地梳理我国发生的各种变化,在理论上、实践上均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党政关系的变化无疑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我国的国际形象等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其调整与改革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初步探索、到建国之初的党政相对分离、再到后来逐步实现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直至改革开放后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在此期间所出现的各种变化,都能够让我们看出党政关系调整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变化过程的梳理和对变化逻辑的阐述,能够得到很多启示与结论,对今后的实践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危机事件对政府的政策走向以及治理方式会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危机事件首先会影响政府的议程设置,并进而影响政府政策。如果这种影响是重大而持久的,涉及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府的施政方针,则可视为对政府治理方式的影响。社会共识对政府的期待、法律法规对政府的职责规定、以及政府自身的价值追求,使政府应对危机成为必然。人们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及对政府的要求,源自于相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关怀。正确看待危机,解决其所揭示的问题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危机管理在实践发展和学术探讨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危机"的理解,有很多不科学、不正确的地方。指出和澄清这些误区,对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危机、推动危机管理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区分了"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含义,指出了危机管理的价值关怀;对危机管理研究的价值做了辨析和阐释;论证了"危"转"机"的可能性和艰难性;指出了危机状态的动态发展性;解释了当前中国危机多发的原因,阐述了理解危机事件的正确立场,并对如何增强中国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