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不同于统治的根本点就是治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因而治理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基于传统计划生育管理统治范式的弊端,治理范式成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现实选择.为推进计划生育管理从统治范式到治理范式的转变,必须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完善、资源整合、服务优化.  相似文献   
2.
共青团组织推进青年创业与就业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对就业具有培增效应,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政府的战略重点之一。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推进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年龄优势、网络信息优势和情感优势,大有可为。当然,共青团组织在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科学定位,找准方向;精心谋划,分类实施;把握特色、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员工的终身制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在劳动 用工制度上采取了短期雇佣的方式。由此使员工的就业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信任下降,企业 的发展受到制约。现阶段,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不能过于迷信短期雇佣的优势,长期雇佣也是不可忽视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代际传承是影响个人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某高校2007届、2008届和2009届连续三届、经济管理类十个专业2436名毕业生的初次职业选择的实证分析表明,父亲的职业状况与高校毕业生的初次职业岗位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并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而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与其初次职业岗位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见,代际传承因素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是有一定影响的,两者间存在正相关。但这种影响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关键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招聘机制,对职业发展的代际传承因素影响加以正确引导和运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5.
对2010年广东部分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按其程度依次为:发展空间与职业兴趣、用人单位性质及个人家庭因素、就业地点及人际关系以及薪酬与工作稳定性等,而专业对口与否已经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依次为:个人特质与就业环境、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以及外语水平等,而社会关系并不被认为是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在产业升级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以优质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等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忠 《求索》2022,(1):143-15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其内涵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在收入分配、发展机会、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还存有短板。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通过赋权、强能、并轨与融合,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460份来自广东、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高校部分2014-2016届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以风险容忍度高低为分类标准对大学生的风险容忍、行为偏好及其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容忍度较低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低,风险容忍度高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高。个人的行为偏好在风险容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随着风险容忍度的提高,其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必须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其风险容忍水平,适时抉择;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形成合理就业偏好;实施差异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的职业期望,确保工作搜寻适度。  相似文献   
8.
苍溪供电局歧坪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兼所长朱洪锦一身正气,多次拒贿,被所里职工传为佳话。 今年3月23日,歧坪镇旭光村四组郑大聪,因办厂急需用电,便递给朱洪锦1000元现金,希望给予方便。朱洪锦当面退回给本人,并给他讲明道理,指出办厂用电必须按照《电力法》、《用电营业规则》办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民进城决策因素与群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忠 《岭南学刊》2012,(1):82-86,107
农民入户城镇才真正完成了乡城迁徙。在农民进城的通道打通后,影响农民进城的决策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性因素、家庭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等。而广东的现实表明,子女有受教育需求的农民是入户城镇的重要群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更可能进城,35岁以下农民是入户城镇的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落户城镇的农民来源地差异明显。要促进农民完成“乡城迁徙”,必须从农村和城市进行双向改革,关键在于建设良好迁移生态,强化动力、加大推力、增强拉力、提升能力、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10.
论“双转移”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金融海啸影响下广东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就业形势趋于严峻;而农村改革新政的出台又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有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成为“双转移”需要面对的新形势。同时,随着“双转移”工作的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显现。为此,应在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以产业集群为抓手推进“双转移”:以集群式转移迅速筑牢产业基础,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以集群式转移形成人才培训的新机制,推进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以集群式转移降低产业发展的社会管理和运营成本,提升地区魅力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