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有关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的皇权主义,涉及的问题不少。但反映在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思想,它的含义究竟何属?还值得探索。斯大林在评论俄国农民起义的皇权主义说:“他们反对地主,可是拥护‘好皇帝’”。我国史学界对于“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这一含义,有不同理解。一般的认为,其含义是“反对地主,反对坏皇帝,拥护好皇帝”,或说“反对坏皇帝,拥护好皇帝。”  相似文献   
2.
罗思鼎《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一文,名为总结历史经验,实为替主子“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他们在全面歪曲秦汉社会历史、恶毒攻击秦末农民起义的同时,对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目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企图把农民战争纳入他们所谓儒法斗争的轨道。“四人帮”在农民战争问题上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必须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蜀汉在他的治理下,“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种赞誉,未免言过其实,但大体还是符合诸葛亮治理蜀汉,政治得以清明,社会秩序较为稳定这种实际情况的。“刑不上大夫”,自古如是。诸葛亮曾把仅次于自己地位的重臣李严,革去官职,“削其爵土”,降为平民。因为李严“受恩  相似文献   
4.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在这里,华峤以下,均是魏晋六朝史家,他们的著述都已散佚,其所撰书志更名曰典、录、说,还有易名曰记,或仍以志为名的。但后来有的论者,由于对大量散失的史著(佚史)缺乏应有的重视,或是揣摩不周,只注意到今存可据的史著,如二十四史书志编纂  相似文献   
5.
由于滇蜀、滇黔贸易交通的开拓,封建王朝在云南的设治,以及南中地方官吏的积极经营,汉魏时期云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兴盛繁荣。这是当时诸多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取决于良好的外部条件。入晋以后,内地南北分裂,云南为“大姓”“夷帅”所割据,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6.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来史家,如清杭世骏《诸史然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只要介绍王《书》,无不因袭唐修《晋书》说法。直至而今,有论述六朝史籍亡佚、用来说明质量低劣这一原因时,也以唐说为据,引举王《书》(和虞豫《晋书》)作为主要的例证,说:“王隐的书本来就很差,(虞豫)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指王《书》),质量当然也不会高。像这两种史书,恐怕是  相似文献   
7.
鱼豢述著《魏略》、《典略》(下文合称“二略”),是陈寿三国史《魏志》撰写的主要依据。“二略”今已不存,是一书,抑或二书,诸家征引、议者,尚存歧异。首先是诸家征引的剪截,“二略”互出兼录。《三国志》裴松之注、《世说》刘孝标注、《文选》李善注、《后汉书》李贤注,以至《通鉴》胡注等,既引《魏略》,又引《典略》。又类书如《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的史事编纂,亦广为摭采。其中《御览经史图书纲目》有鱼豢《魏略》、《典略》、《魏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