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跟踪国际间谍斗争中背叛者的轨迹,可以发现一条普遍性的规律,即这些背叛者几乎都是怀着对金钱、富贵、享乐的企盼,走上了背叛之路,但是到头来,大都事与愿违,最终得到的往往是惩罚、恐惧、幻灭、遗弃和无限的悔恨。如果分析背叛者的心理路程及其下场,会引起间谍情报工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间谍似乎很神秘,往往难识庐山真面目。而实际上,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有时只因为小小的一丝破绽,就会使面纱跌落,间谍的把戏就此收场。从国际间谍斗争中披露的一些事例看,破绽往往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显露的。  相似文献   
3.
曾见报刊介绍说,《孙子兵法》在美国情报界很受重视。此情是否准确,无从考证核实。不过,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次实战案例中,倒真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一点儿神韵。 上世纪80年代,面对逐渐兴起的国际恐怖组织,起初,美国中央情报局缺乏应对经验。  相似文献   
4.
比尔·凯西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第13任局长,也是继艾伦·杜勒斯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最有权势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一步,与他上任之前向总统提出的“三个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这“三个条件”,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情报活动的一些本质。  相似文献   
5.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两者的界线本应是泾渭分明的。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间谍斗争中,二者却如同庄稼地里夹杂着野草,令人良莠难辨。 如果说,忠诚成为背叛的原因与起点,读者会觉得真是匪夷所思。然而在现实斗争中,的确就有这样的咄咄怪事。波兰军官库克林斯基就是从“忠诚”而走向背叛的。库克林斯基官至波军总参谋部战略规划部第一总局局长,并兼任波兰总统的军事顾问。他于1970年主动投靠美国充当间谍。1981年马脚即将暴露时叛逃到美国。在充当间谍的10多年间,他向美国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从部队转业后成了一名警察,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农村派出所上班。那时,在我们县里的各农村派出所,只有我们所新买了一辆幸福牌摩托车,所长告诉我只能去县公安局办事时骑它。当时,从乡里到县城有40多公里的路程.连一米的水泥路和柏油路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曾见报刊介绍说,《孙子兵法》在美国情报界很受重视。此情是否准确,无从考证核实。不过,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次实战案例中,倒真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一点儿神韵。 上世纪80年代,面对逐渐兴起的国际恐怖组织,起初,美国中央情报局缺乏应对经验。  相似文献   
8.
许多国家的间谍机构,都用“情报”二字作为自己的招牌。大概因为这是个中性词,不那么刺耳,翻开辞典查一查,也没有什么贬意。在一般人的眼里,搞“情报”嘛,无非就是明里暗里派几个人,到人家那边打听或者刺探点儿消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远远不是间谍机构的全部底细。世界上有一些间谍机构,除了在情报活动上花功夫外,更热衷的事情,还有秘密行动。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无所不能的神话之中。就拿间谍情报这个古老的行当来说,也不例外。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的间谍情报机构十分看重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情报。  相似文献   
10.
行家的游戏     
能够影响和改变战争与历史进程的情报活动,无疑是谍报史上的大手笔,是谍报工作的至高境界。佐尔格领导的拉姆扎小组出色的情报上作,可以说达到了谍报活动的巅峰,被情报界誉为“行家的游戏”。 从1936年1月至1941年10月止,拉姆扎小组共向莫斯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