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宋庆龄坚决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果断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旅居海外。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为了树立起“正统”地位,一直企图拉拢宋庆龄。1929年,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蒋介石借此机会派戴季陶前往拉拢和劝说,企图让宋庆龄放弃反对国民政府,由此宋庆龄和戴季陶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2.
1949年,陈诚主政台湾近一年。期间,蒋介石背负失败之责,为美国所弃,众叛亲离。临危受命的陈诚,遵照蒋氏“继续革命”之指示,在台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蒋介石的迁台与复出做了准备。与此同时,陈诚的权势日益膨胀,集党、政、军、财大权于一身,不仅遭到了政敌之反对,亦引起了蒋介石的疑忌,蒋陈之间冲突不断。在美国的要求下,蒋介石乘机以美援为借口,迫使陈诚让位于吴国桢,既满足了美方之要求,又削弱了陈诚之实权。  相似文献   
3.
1949年,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为了推卸责任,挽救颓势,阻止国际社会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予以承认,国民党当局决定向联合国控诉苏联支持中共“叛乱”,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联合国宪章,呼吁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施以援助。“控苏案”自1949年提出,至1952年通过,历时近三年之久。期间,国民党台湾当局利用联合国为政治舞台,以“控苏案”为媒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赣、鄂、皖、豫、闽5省收复区推行特种教育,以期达到"清剿"共产党,救济地方社会,发展乡村教育的目的.但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把"清共"和控制民众放在优先地位,使特种教育在前期未能办理社会工作,而成为反共的工具.抗战时期,特种教育对培养民族意识、动员民众支持抗战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1949年是国共政权更迭的关键时期,作为职业外交家的顾维钧,以驻美大使的身份面临艰难的政治选择。出于种种原因,顾维钧最终选择尽力维护国民党的政治统治。他利用国共和谈与南京政府内部的自由主义改革争取美援,同时大力阻止国际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1949年顾维钧的政治选择,不仅偏离了他一贯坚守的职业外交理念,而且背离了时代潮流,从而导致其一系列外交努力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肖如平 《世纪风采》2010,(12):35-38
国民革命时期,苏俄顾问鲍罗廷曾特别推荐一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包括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之弟张发明、邓演达之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冯玉祥长子冯洪国等。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大部分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顺利回国。然而,蒋经国却一直滞留在苏联,直至1937年,才返回国内。  相似文献   
7.
肖如平 《党史文苑》2007,(11):37-41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早年参加过孙巾山领导的革命活动。1920年孙中山创建粤军3个师。陈铭枢被任命为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北伐前夕,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与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并肩作战.连克北洋军重镇,被誉为“铁军”。攻克武汉后,第十师被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警备司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