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伦理起源的观点是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范式,这一范式从近代西方宗教改革导致的伦理观念变迁方面揭示了新教的理性禁欲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形成之间的亲合关系。但是,韦伯在其研究中避开了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的形成这样重要的历史问题,因此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形成的科学研究相比,具有严重的理论局限。同时,韦伯的这一研究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思想界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因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帝国主义兴起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后果。这一点却往往很容易为研究韦伯的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王光美对一则有关八大史实的回忆作为立足点,重新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脉络,认为毛泽东自始就不同意八大政治决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但由于理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在八大政治决议通过前重新把阶级斗争确立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结束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在理论上提出"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修正主义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观点,经过1957年整风反右的实践,最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开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标志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开始向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复归.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在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围绕着新中国创建的历史意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失误的根源、建国后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的评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性等问题,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理论解释。系统总结国外学者在上述问题上的研究并进行客观的评析,对于新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娴 《理论月刊》2007,1(8):14-16
胡乔木是我们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从胡乔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有关书信来看,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他对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上,一是在"历史决议"起草期间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认识,二是在东欧剧变后、苏联解体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胡乔木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5.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部重要的理论文献,展现出了刘少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党员个人的理论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与错误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的过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诠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是<共产党宣言>"活的灵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七篇序言表明必须要实事求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七篇序言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认识这一点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