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股市场股权结构治理的难点与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A股市场正在不断累积一大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约占 67%的非流通股与仅占 33%左右的流通股之间的对立是诱发A股市场诸多问题、矛盾与风险的主要源头。其中突出的两大问题是 :其一 ,对立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两类股票在定价机制上的重大差异 ,从而决定了非流通股大股东与流通股中、小股东在利益上的差别与对立 ,并进而转变为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与广大市场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差别与对立 ,这成为上市公司各种造假、违规行为大量出现、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一 ;其二 ,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份大部分不可流通 ,我国股市流通股份的规模普遍偏小 ,小盘股控…  相似文献   
2.
关于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基本的论述:“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实事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的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在这里,劳动生产力不影响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表述得明白无误。问题在于,马克思在谈到超额价值的形成时,却作了与这一原理似乎相矛盾的另一论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管理有二种含义:在一种含义中,文化是手段、管理是目的,这种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形式是管理的一种一般形式,即其不仅适用于企业素质管理,而且也是企业经营作业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另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5.
把企业推向市场,即行政化企业的市场化,是中国企业的历史性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乃是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素质管理;这一转变同时又为企业制度改革和素质管理指出了方向。企业市场化,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素质管理构成了当代中国企业成长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6.
肖毅敏 《求索》2007,(4):145-146
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应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同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范畴属于不同的哲学问题,不能将其作为三层次两决定一体规律论述;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替代,必须由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组成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固定资本简单生产的特殊规律及其实现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固定资本再生产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价值会逐年转移到产品中去,而实物更新则要在多年后一次完成(寿命在一年以内的固定资本不在考察的范围)。因此,固定资本的再生产要经过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两个过程。由于这两个过程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企业资产经营权,当其还只是所有权的直接构成部分时,它的各种性质是作为所有权的性质被说明的,这种经营权本身没有独立的经济意义。对企业经营权的独立考察是基于企业经营权独立这一普遍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个包括具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定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机构,透明的政策法规体系,优良的信用、法制环境,明晰的产权制度和优质的用人聚才环境等在内的商业和投资环境,从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湖南省情的健康的软环境体系,是湖南迎接"入世"挑战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改革已进入综合配套阶段,改革的动力从国家政策支持转向地方制度自主创新。"十二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一轮创新阶段,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化创新、收入分配体制创新、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城乡二元体制变革和农村土地所有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