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9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围绕着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讨论,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除了认为是奴隶制度或基本上是奴隶制度的主张外,有的认为是封建制初期或者领主封建制,有的认为正处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阶段。近年来,与国内外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不具有普遍性的观点相配合,类似意见又在有的地方有所发挥。另一方面,不少人虽然肯定了凉山彝族社会奴隶制度的性质,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两宋三百多年中,由于宋太祖消极地总结了“云南极边在唐为患尤甚”的历史经验,主动放弃了以今汉源为界的大渡河以南地区,对四川沿江重要据点戎(宜宾)、泸(泸县)以南基本上采取了消极防守策略,使上述各地的彝族先民社会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度相对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由三十四位美国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编撰、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版的《当代人类学》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似乎在那些不发达的民族中,曾经存在一种和现代工业化社会迴然不同的经济体系,作者列举了这样一类的例子:“美洲西北部海滨印第安人的博特拉奇(Potlatch),不是为了利润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七至一八五八年,马克思在其所著巨大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下了《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所有制形态》,分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几种所有制。针对古代东方某些地区奴隶制度下土地国有村社农民普遍被奴役的情况,作出了这样的论述:“在这种形态下,个人从来不曾成为财产所有主,而只是占有者,他事实上是体现了社会统一的那个人底财产和奴隶。”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普遍奴隶。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以公元前二十二至十六世纪埃及中王国时期而论,体现了公社统一的那个人就是法老(国王)。村社农民  相似文献   
5.
近读易谋远同志《关于奴隶制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载《贵州民族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四期)一文,得到不少启发,现就易文提出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并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6.
东蛮考释     
唐宋时期,今大渡河至金沙江约当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有东蛮三部落,即勿邓、两林与丰琶。关于东蛮三部落的驻地,唐、宋史籍记载互有出入,族属也比较复杂,历为治彝族史者所关心,今作东蛮考释。在考释东蛮三部落时,有两点应首先加以注意。第一,东蛮三部落驻地范围比较辽阔,其部落头人即大鬼主或蛮王的统治中心只能在辖区内占一小部分。第二,从各族先民部落既有农业部落又有游牧部落且长期互争雄长的历史发展来看,其统治中心不能始终固定在一点,而因其时间之先后屡有迁移。勿邓:亦称邛部川,唐时拥有“地方千里”,是东蛮中最大的部落。樊绰《蛮书》卷一渭:“黎州南……行三百五十里至邛部川。”又渭:“邛部东南三百五十里至勿邓部落。”邛部川即勿邓,方向以南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撰写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反映解放前湘西苗族社会,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等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是迄今由本民族知识分子编著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巨著。 1896年石启贵先生出生于今湘西吉首的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古典文献资料和民族学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对罗马王政时代贵族与平民的分化及其源始进行剖析,认为王政时代罗马存在古典奴隶、授户奴隶和平民三个被统治等级;并指出平民产生的四条途径和氏族贵族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关于奴隶制的历史地位问题,在史学界以及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近些年来,这一问题又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世界古代史资料某些方面的缺陷特别是某些地区资料的不足,由于对古代史、民族学与考古资料缺乏综合的研究,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一般地肯定了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