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胡炜光 《团结》2011,(6):33-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分权竞争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成为拉动现代化的最大动力.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但是,本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守夜人”的政府。一跃变成了主角.政府既做市场的裁判员.又做市场内的运动员.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往往更热衷于后一个角色.其利益和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胡炜光 《理论研究》2010,(1):20-22,28
发展型地方政府是一些华人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学术概称。就历史和制度而言,我国发展型地方政府的兴起涉及中央权力下放、产权地方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型地方政府曾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地方负债累累、腐败猖獗、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贯彻等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公司型地方政府是一些美国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一个有见地的概括。它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解释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运作过程类似于现代公司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设定目标、灌输政策、行政包干、绩效考核等四个环节,运作过程中往往带有竞相创收、争权、争利以及扩容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炜光 《理论研究》2010,(5):38-40,47
公众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组织的科层制结构、传统的人事任用体制、部门或个人利益、信息公开法律的缺失等原因,造成了公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致使公众的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解决公众监督政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该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行电子政务、转变人事任用体制、设立"首席新闻官"和实行政务公开立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分权化改革,地方政府成为拉动现代化的最大动力,创造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本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守夜人"的政府,一跃变成了主角,政府既做经济市场内的裁判员,又做经济市场内的运动员,尤其是我国地方政府,往往更热衷于直接充当市场内的运动员。地方政府的利益跟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其行为、动机,都具有公司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府际契约属于一种不完全契约,伴有先天性缺陷,其成因包括合作中的决策者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制度不完备、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针对其缺陷设计有效机制的思路,一方面是自我执行机制,即府际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第三方约束机制,即区域政府间合作法规的创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型地方政府是一些华人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学术概称。就历史和制度而言,我国发展型地方政府的兴起涉及中央权力下放、产权地方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型地方政府曾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地方负债累累、腐败猖獗、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贯彻等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公司型地方政府是一些美国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一个有见地的概括。公司型地方政府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解释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的运作过程类似于现代公司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设定目标、灌输政策、行政包干、绩效考核等四个环节。其运作过程中往往带有创收、争权、争利以及热哀投资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分权化、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公司型地方政府坚实的制度基础。公司型地方政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不可忽视的隐忧,需要通过加强对地方政府权力的监督、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创设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0.
我过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要把相当一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让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因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的社会管理机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主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