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如果财富可以(正当)求得的话,即使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做。如果不能(正当)求得钱财,那么我还是做我喜欢做的事。在这儿孔圣人讲了三层意思:首先他肯定了钱财是他所求的;其次他强调了求财方法的“正当”性,只要“正当”做下等差役也愿意。“下等差役”是作为读书人的孔圣人所不齿的,但是与其以不“正当”手段求取钱财,他宁肯做“下等差役”,靠体力劳动收获。其三如果不能(正当)求得钱财,他还是做他喜欢做的。他喜欢做的是什么呢?“饭蔬食、饮水…  相似文献   
3.
省委杨正午书记在省纪委第五次全会暨全省反腐败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变那种靠讲假话骗取信任、骗取荣誉、骗取官职的不正常现象,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警示和惩诫。所谓“荣誉腐败”就是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获得“荣誉”称号,以此作为罩在造假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依法治理,顺应民意,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背后,“形象工程”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元月七日,《焦点访谈》报道某市自筹32亿元建党政大楼,因8000多万现金缺口致使数千名民工无法领到工资回家过春节,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例。时下,“形象工程”多如牛毛:每一届新官上任,大都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搞“形象工程”有四大好处:一可以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官员凭此可加官晋爵;二可以…  相似文献   
5.
省委杨正午书记在省纪委第五次全会暨全省反腐败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干部切实改变那种靠讲假话骗取信任、骗取荣誉、骗取官职的不正常现象,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警示和惩诫。所谓“荣誉腐败”就是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获得“荣誉”称号,以此作为罩在造假者身上的政治光环。“荣誉腐败”的实质就是用钱买荣誉,常见的手段有数据造假、业绩造假、材料造假、证明件造假等。尽管造假手段千变万化,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造假必须打通以下关节:首先,要“搞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其好处有三:既可以从这儿了解到“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的特定对象、特定环境、特定行为特征,为我们掌握职务犯罪的规律性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并为建立起职务犯罪的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应建立统一的预测机构和信息采集系统,设立科学的预测指标体系;重视预警信息的研判、处理和发布工作,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同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变"形式监督"为"实质监督";适当分解权力,变"一把手"为"金三角";完善岗位工作规定,变"隐性公正"为"显性公正";加强预防立法,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加大对职务犯罪惩罚的严厉程度和科学度,变"养猪效应"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7.
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法规对公安行政行为的范围、方式、手段、内容未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公安行政主体基于法律、法规的明示授权或消极默许,根据自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斟酌选择后自行作出决定的权力。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利于公安行政主体灵活、快速地处理公安行政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它适应了现代行政的要求,但也带来了因自由裁量不当而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法律的严肃性等问题。多年来,公安理论界对自由裁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公安行政执法中 ,处罚主体及处罚实施人非常混乱。文章认为 :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中 ,履行内部管理职能的机构不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 ;履行外部管理职能的机构中 ,除消防监督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公安边防部门外 ,其他部门也不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 ,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公安行政处罚。公安派出所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 ,但交警中队不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履行对外公安行政管理职责的人民警察 ,在履行法定的行政管理职责时是公安行政人。联防队员、交通协管员、警察院校的师生不是公安行政人  相似文献   
9.
领导身边人.一般是指领导的秘书、司机或警卫等。领导身边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常和领导打交道.手中往往有一种无形的权力可供支配.容易产生特权思想。而一些不法分子为拉拢腐蚀领导干部.也往往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流通、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着违规违法从业多、事故多与流失多的现象,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三多”现象的产生,与当前存在的管理依据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专管员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认真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