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胡美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7,21(3):85-102
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马歇尔调停期间,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令。这项为调停而设计的政策,并没有产生马歇尔预期的影响。不过,它部分地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军火供应的严重短缺。针对军火禁运给国民党军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围绕着禁令的解除,美国国务院与军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在国际冷战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务院最终同意解除对华军火禁运。  相似文献   
2.
中国五十年的援非史就是中国孜孜探求外交理论、凝练和彰显外交特色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南南援助,中国的援非超出了传统北南援助而日益具有了南方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特殊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而被铭刻在中华外交的图腾柱上,成为中国新的援外理念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外交理念中独特的话语形态基石。这种援助的外交逻辑和交往思维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交往的模式,形成一种基于中国气质的新的国际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而且大大影响了南南交往的模式,并日益成为亚非国家间交往的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援非五十年与中国南南合作理念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合作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成长与提升的实践舞台.借助对非援助与发展合作这一战略支点,中国实践和体验着南南合作及其理念的成长嬗变.五十六年的中国援非体现了中国南南合作发展观从单方面强调非洲政治解放与民族独立到观照中非双方共同发展的变迁;利益观从不求回报到互利共赢的转变;合作关系从互援互助到相互合作的演进;身份建构则从反帝反殖的革命共同体到南方国家发展事业的发展伙伴的嬗变.中国的南南合作理念伴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而不断成长,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外交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胡美  方伟 《西亚非洲》2012,(4):149-160
近十年来,中非合作交往的独特性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各方学者或引经据典、著书立说,或深入非洲实地考察访问,争论诘辩中非关系迅速发展的秘诀。201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刘鸿武教授与罗建波博士合著的《中非发展合作:理论、战略与政策研究》(以下简称《中非发展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兴援助者日益活跃,它们几乎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其援助对象指向发展中国家。新兴援助者在非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尤其突出,它们强调非洲作为受援者在援助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力图建立一种双向互动、援他与助己相统一的援受关系。这种新兴的援助关系已经超出单纯的援助范畴而日益显示出南方国家联合自强、共同发展的特色,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的发展平台,拓宽了非洲获得外援的渠道,改善了非洲发展的外在软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