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经过大约3个五年计划即15年时间,实现国家工业化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总路线贯彻执行过程中,“三改”进度大大加快;从1953年算起,仅用了4年时间便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实现国家工业化却还任重道远。史学界在分析“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原因时,一般都强调1955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急躁情绪,导致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本文试图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析,进一步探求“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深…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20余年来,积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事业建设,走过了艰苦而光辉的历程。经过80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开辟了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努力与贫穷和不发达作斗争,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发展了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人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改善,生产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制度渐趋完善,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鼓励新富农经济发展的政策,是长期土地斗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晶.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农村政策方面的具体化,也使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更加充实和完善.其中体现出的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出发,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思想,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0年代之初,在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后,中国农业面临的任务,是改革传统的小农经济,使之走上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于合作化的具体形式和实现合作化的步骤,特别是在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及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尚在起步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应着手建立类似于苏联集体农庄式的大规模经营、集体劳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党内意见并不完全相同。毛泽东以马克…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劳资关系的调整与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政府为贯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面八方"的经济建设方针,通过颁布法规,多次进行政策调整,努力在私营企业中建立起适应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回顾历史,分析当年调整劳资关系的得失利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劳资关系的正确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通过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转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民族获得独立,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选择的、一条经过实践检验是可行的、正确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的独特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有过令人自豪的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国家遭侵略,民族受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获得独立,国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经典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独创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近代的中国社会不是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