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统节日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中央与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精神文化建设十分必要,精神思想与文化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要调动民众的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3.
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着一场“民族节日保卫战”从政府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相信这份有很强内聚力和广泛包容性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在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在热心民族民俗文化的国民参与下,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近些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普遍偏低,有专家分析认为,可能与公众对它们的理解有关。传统节日往往都赶在平时的工作日,忙碌一整天后,过节就成了吃顿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化遗产,本刊特邀民俗问题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萧放教授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建构在农业——宗法社会基础上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人意识形态系统化、固定化的范本。儒家文化是既富有现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有远大的社会理想,循伦理道德原则,以求善为目标,具有“实践理性”的文化样式。它诞生在原始氏族制和宗法奴隶制相继瓦解,封建制日渐壮大的历史大变动时期,孔孟儒家基于原始氏族的人道主义原则,将以血宗为核心的宗法意识加以提升炼,构建了充满道德精神的伦理型文化体系,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伦理型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注重的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传统礼仪形态丰富完整,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遺产。在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荡中,如何传承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如何保持中华礼仪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与吸收西方礼仪文化元素,传承与弘扬我们的礼仪文化,是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