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据报载:广东省番禺市委、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逐步取消“红头文件”,而采取将政府文件用政报、公开信等形式刊登,广为散发,以提高政府文件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倡导平民化。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的文件、规章都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抄迭,然后通过会议的形式逐级下发、传达。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红头文件”仅仅是各级领导和单位的“内参”或者“专刊”,老百姓无缘相见,使得“红头文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老百姓对其中的一些政策、规章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常情、常事。而阅过“红头文件平民化”的报道后,不由欢欣鼓舞,击节叫好!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在报上读到一则消息:山东某市党委、政府在岁末年终之际,发文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访贫问苦,要“每逢佳节倍思‘民’”。把群众冷暖放心上。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此举一施行,即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下岗职工的热烈欢迎。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么一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是十分珍重感情的。尤其是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欢颜的那种亲情尤为浓烈。从亲情角度而言,领导干部与家人们在一起过节无可厚非。但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却应该时时刻刻不离开百姓,更不能忘记了老百姓。逢年过节更要关心群众疾苦。因此,领导干部光“倍思亲”是不够的,还应该“倍思民”才是。 应当说,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心系于民,他们与人民群众同呼  相似文献   
3.
据载:清时吴让知官临桂县,不到3年,就升为庆远知府。南丹的士官都赠金银饰物以示祝贺,吴却让人一律退掉,并当场作诗以示众人。诗曰:“贪泉爽酌吾何敢,  相似文献   
4.
笔者日前从有关媒体上看到这么一条消息,说的是西欧某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将本国大大小小的贪官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布,让全球的人们都了解其恶劣的贪污丑行,接受公众谴责和舆论监督。这则消息读来让人颇多感触。当今时代,被人称为网络初始化时代,互联网成了真正“网络天下”的传媒。那么,何以会让贪官们到网络上去“威风”、“时髦”呢?记得中国有句古话:“人要脸,树要皮,烂谷草都要敷稀泥。”说到底,实际上就是一个“名声”问题。由此,足以看到人们对名声的重视,以及舆论对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违法乱纪,似乎不怕这,…  相似文献   
5.
也说"公示"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化建设进程的有效推进,公示便应运而生了。如先进典型评选前的公示、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党员入党审查公示等等。此举合民心、顺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工  相似文献   
6.
我很乐意在闲暇时候读书,特别是难得一读的好书。因为一本好书不仅可以放松自己,更可以令人明志,怡情,忘乎荣辱甘苦。读书如同扬鞭行走的牧羊人,可以肆意地在草原上,时而仰望湛蓝的天空,时而俯看草地上的野花,自有一番物我相融、天风高远的感受。或许,这正是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据《夜航船原封回赠· 廉律卷》记载:清时吴让知官临桂县,不到3年、就升为庆远知府。南丹的士官都赠金银饰物以示祝贺,吴却让人一律退掉,不予接受,并当场作诗以示众人。诗曰:“贪泉爽酌吾何敢,暮夜怀金岂不知?/寄语丹州贤太守.原封回赠莫相疑。” 笔者阅诵之后,可谓心潮澎湃,感触颇多。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旧官场上,吴让知坚持“慎独”之志不移,“原封回赠莫相疑”,实是难能可贵。这不仅对当时有教育意义,就是对今天乃至今后,也可作为借鉴之用。 要做到“原封回赠莫相疑”的确是件难事,关键是要有识破诱惑的…  相似文献   
8.
报载:山东某市有个黄碚化学试验厂,厂里房屋简陋,没有轿车,厂长外出办公骑旧摩托,中层领导外出骑车,实在没有气派。有人担心,在西部开发中,这家“小”字号企业与港商洽谈投资项目时,对方“相不中”。可事实却让人家刮目相看:港商一看之下,爽快地向该厂投资1200万美元。问其故,港商坦言:看中了该厂技术人员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已经有了开发项目和科技实力,又有拼命干事业的精神,只缺资金,只要我们联合开发,何愁没有市场。 由此,笔者想到,精神面貌也是投资环境。在当前,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谈到招商引资时常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