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政治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2年,令人难忘的不平常之年! 8月,桂花飘香;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由浙江省青田县电气控制设备厂和卢森堡一家华侨企业合资的东屋电源有限  相似文献   
2.
讀者看到的這張照片,是一對不同國籍的終身伴侶:丈夫名叫陈则敬,是一位旅法老歸僑,今年七十七歲,妻子叫西蒙娜·巴此榮(Simone Papillon),是一位法國僑民,今年六十九歲。他們久居在浙南僑鄉青田縣城鶴城鎮。夫婦倆長期在這個貧困山區一起生活,患難与共,相濡以沫,迄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了。  相似文献   
3.
异国红梅     
在生长苦菜花的乡土上 1971年10月,胡锡珍应邀从意大利首次回到阔别38年的祖籍国。但那时的他,心情是压抑的、疑虑的。他在北京出席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庆宴会。宴会前,周总理在接见厅里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亲切地问:“胡先生,海外的同胞都好吗?我们很想念他们,祖国的亲人很想念他们。”  相似文献   
4.
青田石雕,斑斓、瑰丽、高雅、古朴,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向以“珍璧”和“瑰宝”蜚声海内外。 幼时,我曾跟随父亲到故乡青田山口乡采购奇石。记忆里留下的是家家户户房檐下摆着一张张“图书凳”(雕刻用的长凳子)。1992年,喜闻青田石雕珍品《高粱》、《春》、《丰收》和《花好月圆》及庆元百山祖冷杉两套特种邮票,在全国最佳邮票评选中获奖,捧回了全国五个奖杯中的四个,创我国邮  相似文献   
5.
1973年元旦,革命老人熊瑾玎已是87岁高龄了,这天他和夫人朱端绶合了影,作为结婚45周年的纪念。不久熊老卧病不起,对端绶说:“把我俩的合影赠送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吧。” “嗯。”端绶答应了下来,从影集里取下相片,在背面题了一首诗: 逃往马日结良缘,山海思情老更坚。 把臂读书扬志气,扶肩散步喜婵娟。 奔驰革命浑忘苦,服务人民倍觉甜。 百岁终虚偕老愿,长留遗憾在人间。 周总理和邓大姐收到了熊老夫妇的合影之后,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天,在浙江著名僑鄉青田的甌江之濱,一座由華僑資助和當地政府撥款興建的青田華僑飯店大樓破土動工了。這一天,在热烈的掌聲中,一位童顏鶴髮的老華僑,登上動工典禮主席台。他說:‘我們在海外的華僑願為祖國四化建設出錢、出力,萬事第一要想到國家,第二要想到集體,第三才可想到個人……’ 這位老華僑就是知名旅日華僑林三漁先生,今年已八十三歲高齡了。我們在他的新寓所裹訪問了他。  相似文献   
7.
旅意华侨奕先生48岁那年,携同妻子,儿女等五人漂洋过海,先旅游到希腊,然后偷渡到意国……期间,有过欢乐的时光,而更多的是艰险、痛苦、忧愁、欺辱和不幸。出国前他以为一路上铺满了鲜花,外国遍地是黄金,旅游出国不会太难,只要到欧洲、不愁不发财。没想到未踏上意大利的国门就被关押到大牢里…… 下面就是奕先生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8.
五十八歲的美籍華人陳夏蘭女士,於一九八四年五月,同他三十五歲的長子葉國普一起,揹着七十七歲的、半身癱瘓的丈夫葉留財先生,從美國紐約遠涉重洋回到故鄉浙江青田縣探親祭祖,實現了他們一家的夙願。去年仲秋,陳女士再次回鄉探親時,筆者專程來到她下榻的縣華僑飯店訪問了她。身穿墨綠色旗袍的陳女士用濃重的家鄉話與我們攀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