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的第二部分,在阐述关于正确贯彻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时,对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说明。对于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内涵,我国经济理论界从一九七九年起已讨论了多年,意见相当分歧。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结论。为着深刻地认识“十二大”报告中的科学论断,在学习“十二大”文件的过程中,我们结合着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著作,对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内涵在理论上有了一点新的认识。现在把我们的认识写出来,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为了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决定》发表后,报章杂志上对股份制和公有制的关系掀起了新一轮讨论的热潮。讨论中显示大家对问题的理解不尽一致,有许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现在,仅就《经济日报》理论周刊2003年11月24日开始连载的李连仲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一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一些商榷。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其中融资困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是研究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对这个问题虽感关切,但缺乏研究,最近读到张玉明的新作《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一书,颇受启发,觉得很值得向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当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疑虑,或有些思想上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本文就其中的一个认识问题谈谈看法。有人说,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都是英国或日本的殖民地,战后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不论从经济发展水平或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看,他们都比中国大陆强。怎样从“四小龙”的事例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在中国,真要建 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所以,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体制的改革,一是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这篇文章只谈经济运行体制改革问题。 经济运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有人认为,目标就是“由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过渡”。我认为,把目标模式确定为商品市场经济,是找歪了方向,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在接待来访的外国学者时,常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内涵是什么?提这个问题的外国朋友,对我们党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感到很不好理解。有的人根据所接触到的一些现象,错误地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加点资本主义,公有制加点私有制,计划调节加点市场调节。我回答说,这其实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有中国的特色,苏联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有苏联的特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也必然有其本国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对于一切国家都是适用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出它的威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各个国家,其起点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讲到分配方面的特征时说:“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一基本方针大家已是完全赞同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是:从现实生活的感觉来说,按劳分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平均主义和分配不公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种现象应如何认识?如何救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