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怀伦理学主要关注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体关怀能力的培养、关怀关系的建立及其圈层扩展。关怀伦理学与中国性别和谐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消解两性性别差异的异化、缓解中国教育中的性别难题提供一定的学理依据和价值指引。推进中国性别和谐教育应当聚焦于转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培养受教育者的关怀能力,促进两性之间关怀关系的形成,建立关怀型家庭,进而实现关怀关系的圈层扩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才市场的建设,始于80年代中期,但直至90年代,人才市场的建设才真正走上坦途。1987年,沈阳在全国率先开设人才市场,当时称为“沈阳人才交流中心”;1988年,北京人才交流中心成立;1989年、1992年,上海、天津相继成立了人才交流中心;19...  相似文献   
3.
丧葬习俗是哈尼族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习俗,包含着一套完整的丧葬仪式,蕴含着哈尼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中展示着民族之魂.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从哈尼族的道德生活史、社会伦理关系、对生死的态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演绎着哈尼族深厚而丰富的伦理意蕴.从道德教育的方式看,研究哈尼族的丧葬仪式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继承性与民族性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特点。通过解析什么是女性学的学科继承性与民族性,分析坚持女性学继承性与民族性的学科意义与现实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成因,并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体现中国女性学继承性与民族性的对策思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蒋颖荣  张玉 《思想战线》2001,27(5):1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实践统一,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层涵义.其一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而且是检验这一哲学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价值性的确定者.因此,人们只有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性和真理性,并且理解它们的内在统一性.其二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最后都必须返回到改变世界的现实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它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所倡导的幸福观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对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7.
蒋颖荣 《传承》2012,(17):48-49
追求幸福,是中国人乐此不疲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浪潮汹涌冲击、西方价值观受到追捧以及国人普遍感到精神无根的当今社会,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幸福观问题上的思想和观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内容,在个体及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个体安身立命之基础、社会和谐有序之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伦理诉求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性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性文化 ,它对民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研究民族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史料。研究与特定的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民族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现象 ,将有助于民族文化建设 ,有助于制定民族自治政策和更好地实行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关系已成为当代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族际伦理是对民族关系的伦理学研究,它蕴涵在不同民族的生活历史、生活经验和各种文化活动之中,存在于民族交往和民族认同的生活实践之中.少数民族的人生仪式、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是族际伦理生成的文化基础,对这些交往场域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发现存在于民族关系中的伦理样态和道德类型,认识各民族在协调民族关系过程中所采用的道德思维模式、所运用的道德化手段与方法,从而提炼出对协调民族关系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间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