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蔡文成 《长白学刊》2011,(1):123-128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固,民主立固、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是被经验证明正确的党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过程即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两个层面。政治动员是群众路线实践的政治基础,政治整合是群众路实践的政治目标,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过程共同推动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实践。为推动群众路线实践的丰富发展,关键在于群众路线中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在党的执政水平、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实践的路径拓宽和道德规范及意识形态的构建这些方面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政治灵魂。列宁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的理论先河、奠定了党性原则的理论基础,他首次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政治保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鲜明的阶级立场、彻底的革命态度、严明的纪律要求、严密的组织保障、纯洁的政治品质是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的突出特征,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保持自身独立性和独特性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勇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建设,坚持和发展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使然,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创建监察委员会,改革国家权力结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我国监察组织、制度、体系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体现了新时代制度改革的政治逻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历史继承、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形成纪检监察合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领协同监察体系,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促进体制高效运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优化外部监督体系,实现国家监察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微腐败”的治理成为腐败治理的焦点,“微腐败”研究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就整体现状而言,论文数量可观,成果丰硕;从研究角度来看,主要论题聚焦于“微腐败”的概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社会影响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就研究趋势而言,“微腐败”的研究呈现出多样性、针对性、系统性等研究态势。尽管“微腐败”研究还存在理论深度不足、实证研究较少、比较研究欠缺等问题,但是,研究的主题、问题、方法、成果等为腐败治理研究拓展了内容和形式,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内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我国巡视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巡视监督经验:巡视主体的独立性、巡视监督的权威性、巡视运行的规范性,成为党内巡视制度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国家结构的单一性传统、监督结构的相似性形式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基础为批判地借鉴古代巡视制度提供了条件。党内巡视制度在汲取历史资源和养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了全面巡视和重点聚焦相统一的巡视布局,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相统一的监督模式,政治巡视与业务监督相统一的巡察内容,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相统一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的巡视过程,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党内巡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理论界纷纷聚焦、热议这一宏大主题。与国家治理体系研究相比,国家治理能力的独立性、系统性研究略显不足,但学者们群策群力,已然成果斐然。从研究文献看,专著、论文、报告和课题,数量可观;从研究主题看,主要论题集中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结构要素、实践途径、影响因素等层面;从研究趋势看,国家治理能力研究将会呈现出规范与实证、本土与国际、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态势,进而探索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是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目标与政治保障。新时代的变革,带来多民族政治认同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公民身份是政治身份和法律人格的统一体,是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基础。公民身份生成多民族国家认同的主体意识,融合现代公民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培育多民族国家趋同的政治心理,塑造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成为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核心目标,也构成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特定时空环境下诸多因素和机制的混合交织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的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状况的复杂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该理念在时空维度契合了全球化趋势,但逆全球化运动使其遭到了排斥;在主体维度,理念契合了寻求加强和改革全球治理、改善自身发展环境的全球南方的普遍诉求,而试图维护“自由国际秩序”的霸权国家对中国理念持敌视态度;在利益维度,全球性问题与风险虽然建构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共识基础,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和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的负面因素;在文化维度,理念凭借开放性、包容性特质具备被其他文明理解的可能,但地方性文明对普世价值的抗拒心理以及多元文化差异阻隔了理念认同的形成与内化;在传播维度,多元传播机制成为促成和提升中国理念国际认同的重要武器,但国际话语权的“西强东弱”成为影响传播效能的短期“天堑”。鉴于此,中国需要全面审视和理性应对中国理念及其国际传播与认同建构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使“认同”真正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治理民主作为一种复合式民主,其有效性是公民参与有序性的来源,而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则是治理民主有效性的保障。民主与秩序是治理民主的理论内核,也是公民参与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