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基本结论。对这一理论的体系、内容和意义,可作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这是理论工作者的共同职责。我认为,强调生产力的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观察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最大收获,就是逐步形成和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飞跃。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实至名归,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治意义。最近,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指出,“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理论对毛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下引该书不再注明书名,只注明页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言简意赅,只有36个字,可谓字  相似文献   
4.
5月18—23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国际工运史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等八个单位在南京联合召开“全国纪念第二国际成立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共110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与会同志提交的论文和讨论的观点概述如下: 一、关于第二国际的下限 在第二国际研究中,第二国际史的下限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会上有三种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人运动史学者国际会议(ITH)第29届年会,前不久在奥地利林茨市召开。与会学者110多位,他(她)们分别来自德、荷、英、美、法、匈、波、俄、中和奥地利等国。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工人运动与民族特点”。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第二国际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他本身是个工人,通过革命斗争实践和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成长为工人领袖,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他的一生中留下大量的政论文章和理论著作,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型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十二大党章第一次正式规定“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处理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后,由于世界形势尤其是政党形势的变化,由于党的交往范围的扩大,十三大进而把这四项原则确定为“发展同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的原则,即从处理同外国共产党关系的准则发展为处理我党同其他各种类型政党关系的准则。党的十四大庄严地重申了这四项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我国共运史学界,对伯恩施坦的讨论和评价成为第二国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某些研究有素的学者撰写了冷静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伯恩施坦的专题论文,给人以很大启发。也有一些青年学者试图重新评价伯恩施坦和修正主义,有助于人们的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威廉·李卜克内西(1826—1900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始人之一,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他出生于黑森公国的一个政府官员之家,大学毕业后从事过教师、记者等职业。青年时代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德国1848—1849年革命过程中,先是参加巴登起义,后又投身于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1848年革命失败后,他流亡伦敦。在马克思、恩格斯影响下,成长为科学社会主义者,1850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他和倍倍尔一道,对德国工人运动作了开拓性的工作,创建了德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力面进行改革的方针。在改革的准备和实践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清醒地估计了苏联的社会发展阶段,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并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特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选择经济发展目标和体制模式的客观依据和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的主观认识却未必符合实际、历届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往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1936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