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方政府理应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是政府的本职所在。但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存在着向上负责的特征,地方政府的领导受上级政府的约束更多,而相比之下,当地居民对地方政府的影响较小。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居民很难以"用脚投票"来表示自己的偏好,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受晋升锦标赛和绩效考核的影响,在有限财力下,地方政府更多的偏向于把资金投入到能够展现绩效的工程项目,而对公民需求较大的民生项目缺乏兴趣。因此,应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偏向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2.
2018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党政机构改革,旨在改变公务员行政动力不足、惰政、怠政、疏政、观望、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等现象,提高新发展要求下的行政体系效能.但一些研究发现,改革后公务员队伍中这些现象没有完全消除,成为提高行政效能的滞阻因素.从个体、群体、组织和环境四个维度分析这些现象的根源发现,公共服务精神缺乏、对公...  相似文献   
3.
薛金刚 《理论前沿》2004,(15):24-25
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三代领导人,依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环境和自身经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毛泽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早在建国之初,他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基础上,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及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金刚 《理论前沿》2003,(23):38-39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问题。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特权阶层,其特点是具有保守性、排他性、隐蔽性和虚伪性。它因循守旧,不想并反对进行有损自己利益的任何实质性改革,深恐因此而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管理阶层如何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二是如果任官僚阶层发展就会导致党的变质,为人民所抛弃。因此,同特权腐败现象的斗争是贯穿执政党建设整个历史过程的,积极稳定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限制…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时代危机事件的频发要求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改革。变革政府管理思维,构建电子政务,与社会各组织进行合作,构建多主体协调的危机治理体系是必由之路。由此才能实现从风险社会向和谐社会的转变,走向危机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6.
单向主导财政事权划分的模式保证了上级意志的体现,但是忽略了作为委托方的民众变量,出现了财政事权划分的维护中央权威与激发地方积极性、财力集中与责任下移、单向主导决策与地方信息优势、等级分明与权力差等、民生导向与晋升激励等五大悖论,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当地居民的公共需求.因此,需要在事权划分中加入民众这一变量,通过公共服务事责、规范转移支付、明确共同事权主体责任、加强纵向协商、地方考核民主化等措施建构起以中央、地方、当地居民为主体的三方激励相容制度,化解单向主导财政事权划分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抓手”是实践中推动政策有效执行常见的策略工具,但学术界尚未对该现象展开系统性理论解释。既有研究较多从政策主体关系与政策特征角度讨论政策执行困境如何生成,本文基于政策执行和政策工具理论,将“抓手”作为衔接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的中间变量和工具性策略,从理论上阐释“抓手”的类型、结构性要素及其推动政策有效执行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抓手”作为调试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的目标控制、政策执行者对执行过程自主性的策略工具,通过政策注意力导向性、明晰政策议题锚点、打造横向竞争优势和增强部门自主性等方式推动政策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