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数字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数字霸权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社会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数字治理制度竞争等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挑战和风险亟须国际社会合作,加强全球数字治理。无论是美国的“数字霸权”还是欧洲的“数字主权”,都因基于私利而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作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国,中国坚持数据主权,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据海关统计,6月份当月,我国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环比增长7.5%。据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18.1%,比经济增长快8.3个百分点;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8%。这样的数据,对于2008年外贸依存度仍达到60.2%的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运动着的一切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空间既指地理上的区位,更指人类实践构建的社会关系。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解析了空间社会化的现象。正是沿着这一思想线索,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习近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空间视角而言,其内涵在于重构人类空间关系,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基础和中国方案。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意味着国际格局在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在变,科技革命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变,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变。当前,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一方面因为主体参与不足、治理理念分歧、多元主体冲突等,面临合法性危机;另一方面因为治理效用赤字、治理制度失灵与滞后等,出现了有效性危机。中国不仅是全球治理的全面参与者,也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倡导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供全球治理变革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目标引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打造多边主义合作是全球治理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袁伟华 《理论建设》2020,36(1):49-54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形成全球性空间。这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结果。但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空间中,空间正义的缺失造成了空间内的紧张关系,危及全球空间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在理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政治、安全、经济、文明、生态等领域阐释了空间正义的内涵。在实践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全球化的动力基础,筑牢空间正义的根基;促进全球空间的平等参与,推进空间生产正义;调整全球空间的分配模式,推进空间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6.
袁伟华 《当代亚太》2013,(1):125-156,160
国家角色是指在一套既定的规范中,国家自身的行为和认知,以及国家在与他者的互动中,他者形成的国家行为的预期。国家角色的形成源于国家内部、外部以及互动三个层次。国家角色理论可以用以解释国家对外行为。文章旨在梳理国家角色理论,分析其解释机制。首先考察国家角色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国家角色的根源;其次以中国-东盟关系为案例,分析当前运用国家角色理论解释国家对外行为的机制;最后对国家角色理论在对外政策分析中的贡献以及未来可能需要改进的方向进行简要评述,认为国家角色理论丰富了对外政策分析,并且在对外政策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之间建立了联系,然而,国家角色理论亟需解决精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体系指在一定结构中体系构成单位通过互动构建的共同体,国际体系并非亘古不变,而技术革新推动着国际体系的变迁。技术革新构建新行为体并重新分配了不同类型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尤其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进程中功不可没;技术革新提供了行为体之间互动的能力,刺激了行为体强化互动的动机;技术革新改变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进而塑造国际结构。  相似文献   
8.
朝鲜核问题非一日之事,日久天长,一直是国际热点之一。虽然因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朝鲜核问题一度被暂时搁置,但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马上凸现出来。朝鲜一直坚持美朝两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签定《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坚决反对,在各方斡旋下,双方都作了让步。2003年8月,北京朝核六方会谈得以举行,美国也暂时放弃在安理会讨论核问题。由于美朝双方分歧过大,会谈未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开了好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