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社会保障的考察袁守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始于19世纪下半叶俾斯麦政府执政时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二战结束以后,原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实现“市场自由竞争原则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形...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历史沿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调整这些劳动关系及与其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我国在不同时期都制定、颁布了大量劳动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它们构成了我国劳动立法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劳动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1949年至1956年间,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转化政府行政理念和方式,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使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互促进。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尤其要加快建立社会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劳动力的分配,实行计划与市场联合机制共同调节,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和劳动特点决定的。第一,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而通过国家计划的形式,根据产  相似文献   
5.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袁守启社会保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是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年企业改革的三项任务之一。一、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和建立我国社会保险制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文简称《劳动法》)已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今年7月5日通过,自明年1月1日起实行。 《劳动法》的特点 《劳动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明显的市场取向,二是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市场取向,就是把劳动力市场改革成果变成立法条文,打破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和职工不同身份的界限,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共同原则,开始与国际惯例对接。所谓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与展望○袁守启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起始于19世纪30年代,它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人按其性质把它分为保险型、福利型、储蓄型,也有人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类,如德国、瑞典...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法问世的重要意义袁守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2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1995年1月1日实施。这是全国亿万劳动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在我国劳动法建设的历程中,树起了一座重要里程牌。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2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亿万劳动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在我国劳动法制建设的历程中,树起了一座重要里程碑。 一、《劳动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首先,《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各族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关心。《劳动法》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考虑到企业权益的保障,这将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可以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我国劳动就业的预测○袁守启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就业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劳动就业作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