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改革的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关心与担心:对改革前景的诸多议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航船驶向何处?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议论:第一种议论,认为中国改革的前景是资本主义。有的说:“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层窗户纸,捅破全是资”;有的说:“农村和企业的承包,实际上是搞私有  相似文献   
2.
填补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的一项空白□许国生最近,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支树平专著《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发育机制及其构建》一书,针对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发育机制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从而填补了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的一项空白。在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上...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困难的,应该从现实条件出发,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来安排篇章结构,使其具有指导实践的价值,又为构筑完善的理论大厦创造条件。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宜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始点,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主线,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为核心,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设计。就是说,要以研究和阐明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总结长轴内部配套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提出在深化改革中构造新的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反映企业在改革道路上的难题和期望,为再造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微观基础提供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组成部分,同样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出一个“总合力”推动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的动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二级推动力。本文仅从经济关系的变革来探讨初级阶段发展的经济动因,以请教于大家。一、生产力的发晨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双向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方面引起社会经济形式的演变,即从自然经济一商品经济一产品经济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更替,即从原始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两个重要命题:生产资料(特别是国有重要资源)不是商品;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互相对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互相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解决了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的核心问题,彻底突破了生产资料和重要资源不是商品的传统观念,结束了“计划姓社、市场姓资”的世纪性困扰,指明了一切生产资料(特别是国有重要资源)走市场配置的新路,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针对学习问题,提出“要在全党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并把这种风气大力推广到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去。”在此之后,他又反复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江总书记提...  相似文献   
8.
一、要用战略思维认识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即从“主阵地”的高度、从“熔炉”的高度、从“学风”的高度认识和做好教学工作;二、要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三、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的校、院的教学工作,即从教学体系问题上、从公务员培训和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问题上、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问题上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开创校、院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不是根本对立的,它们可以在矛盾运动中实现双向兼容,即公有制和商品经济在运行中互相規定,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共同生长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完整形态。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性和同一性世间事物,有差异就有矛盾。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性表现在诸多方面: ——它们存在的基本条件不同。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决定了在劳动交换和  相似文献   
10.
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强党的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共产党员应当怎样正确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